7月4號那天,特朗普還在白宮美滋滋地簽法案,搞慶祝儀式,誰知道政治圈馬上就炸了鍋。
還沒到第二天呢,馬斯克就跳出來宣布建"美國黨",跟老特徹底翻臉。83歲的拜登也坐不住了,突然出來說話。
馬斯克咋突然反目了?拜登這老爺子又想干啥?這三個人一鬧騰,美國政壇要變天?
這24小時太刺激了
老特剛簽完字,馬斯克就炸毛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7月4日下午,白宮玫瑰園里還回蕩著慶祝聲,特朗普舉著剛簽好的"大而美"法案,笑得像個得了糖的孩子。
鎂光燈閃個不停,記者們圍著他轉,整個場面熱鬧得像過年。誰能想到,這份墨跡還沒干透,政治地震就開始了。
7月5日凌晨2點18分,馬斯克在X平臺發了條推文,短短幾個字像炸彈一樣:"24小時內成立美國黨,夠嗎?"配了個火箭發射的表情包。這條推文瞬間引爆了整個互聯網,轉發量蹭蹭往上竄。
政治圈的反應速度比股市崩盤還快。共和黨那邊先是懵了一下,然后就開始打電話、發聲明,忙得團團轉。民主黨倒是樂得合不攏嘴,有人在推特上調侃:"看來共和黨內部也開始'內訌'了。"
這就是美國政治的魅力所在,一個法案能引發連鎖反應,像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塊接著一塊倒下。特朗普那天簽字的時候,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勝利時刻"會變成"背叛開始"。
說起來,這事兒的導火索還得從法案內容說起。
法案把誰得罪了
話說這個"大而美"法案,聽著挺好聽,可老百姓一看內容就不樂意了。核心就是四個字:劫貧濟富。給富人減稅,給窮人削福利,這操作確實夠狠的。
減稅這塊,企業所得稅從21%降到15%,資本利得稅也砍了一大截。華爾街那幫大佬估計都要開香檳慶祝了。但窮人可就慘了,醫療補助被砍掉30%,食品券項目也縮水了。
有人算過賬,這一刀下去,大概1200萬低收入家庭會失去保障。最要命的是,法案還取消了電動車稅收抵免。這等于直接卡馬斯克的脖子,特斯拉每年靠這政策能省好幾個億。
難怪馬斯克要跳腳,這不是明擺著砸他飯碗嗎?有內部人士透露,馬斯克知道這條款后,當場就摔了手機。國會投票那天也夠驚險的。218票支持,215票反對,就差了仨票,險得要命。
連一些共和黨議員都投了反對票,可見這法案爭議有多大。投票結束后,民主黨議員哈里斯當場怒批:"這是對美國中產階級的背叛!"
數據更是觸目驚心。經濟學家預測,這法案會讓美國未來10年增加3.3萬億美元赤字。國債占GDP比例可能在2030年突破150%,這數字比希臘債務危機時還嚇人。怪不得馬斯克要跳腳,原來是動了他的奶酪。
馬斯克這招夠狠的
你說馬斯克這人吧,從來不按常理出牌。腦子一熱就要干大事,建黨這招確實夠狠的。7月5日上午,他專門開了個記者會,穿著那件經典的黑T恤,站在SpaceX總部門口,一臉嚴肅地宣布:"美國黨正式成立!"
124萬多人在網上投票,六成多支持他建黨,人氣還真不低。這投票速度比雙11搶購還瘋狂,服務器都差點被擠崩了。有網友調侃:"馬老板的號召力,比明星帶貨還厲害。"
馬斯克的"美國黨"瞄準的是年輕人和科技從業者。黨綱里寫著要推動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發展,聽著就很"硅谷范兒"。他在記者會上揮舞著拳頭說:"兩黨制已經過時了,美國需要新的選擇!"
想當年佩羅也搞過第三黨,1992年拿了19%的選票,最后還不是沒成氣候?美國政治就像一個巨大的絞肉機,專門粉碎那些想要"革命"的人。
不過馬斯克的優勢是有錢有人氣,特斯拉粉絲遍布全球,這股力量不容小覷。但挑戰也不小。建黨容易,選舉可是真刀真槍的較量。
共和黨和民主黨肯定要聯手打壓,畢竟蛋糕就這么大,多一個人分就少一口。馬斯克能不能把"美國黨"從紙面搬到現實,還真不好說。不過拜登這邊的反應,就比較有意思了。
老爺子還想再干一票
83歲了還這么活躍,真是老當益壯啊。拜登這次出山,時機掐得特別準。就在馬斯克和特朗普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他突然發聲,像個老練的政治家一樣,一句話就搶回了焦點。
7月5日晚上,拜登在特拉華州的私人住宅接受了CNN專訪。銀發蒼蒼但精神矍鑠,談到當前局勢時,他緩緩地說:"美國正在經歷一個關鍵時刻,我不能袖手旁觀。"
這話聽著平淡,但政治圈的人都聽出了弦外之音。歐洲那幫領導人都主動找他聊天,面子還是有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都給他打過電話,擔心美國這政策會把全球局勢搞亂。
拜登透露,他們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建議",實際上就是想讓他出來穩定局面。民主黨內部對他回歸的反應挺復雜。老派支持者覺得他是定海神針,年輕議員則有點不爽,覺得他擋了新人的路。
但不管怎么說,拜登這張牌還是很有分量的。他在國會混了36年,當了8年副總統,4年總統,這資歷放在那兒,誰也不敢小瞧。普通美國人看著這仨人折騰,估計都懵了。
有人支持特朗普的強硬,有人追馬斯克的創新,也有人信拜登的穩重。網上吵得一片,有人調侃說這是"政治版三國演義"。說真的,這么多選擇,確實不知道該支持誰。
結語
說白了,這24小時的大戲,就是美國政治撕裂的一個縮影。特朗普的法案像一塊石頭扔進池塘,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馬斯克建黨是對傳統政治的挑戰,拜登出山是經驗與新銳的博弈。
這三個人各有各的算盤,誰也不服誰。從深層次看,這反映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邊緣化,傳統政治已經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馬斯克代表的科技新貴想要話語權,拜登象征的建制派想要穩定,特朗普則要用民粹主義重塑美國。這場政治大戲才剛開場,后面還有2026年中期選舉,2028年總統大選等著呢。
美國政治的游戲規則可能真的要變了。你們覺得呢?馬斯克的新黨能成事兒嗎?還是說拜登這老將能穩住局面?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