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化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演變,許多企業陷入了短期業績與長期品牌建設的兩難境地。如何在價格戰、流量爭奪和品牌建設之間找到平衡,成為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在近期舉行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AMP課程二十周年慶典論壇上,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江南春以“中國品牌,如何贏在下一個10年新周期?”為題,深入探討品牌建設的核心策略,以及如何通過創新和精準定位,實現品牌的長期增長和市場競爭力。本文根據江南春現場演講內容整理。
01
價值必須升維
中國下一個10年新周期已然開啟,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贏在下一個10年新周期。
我在過去一年中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面對價格戰導致的價格持續走低,我們該怎么辦?在新周期開始時,我們曾面臨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然而,如今的中國市場似乎遭遇了兩大挑戰:一方面,市場需求似乎突然減少了10%,而產能卻依然過剩,這導致價格下降了10%甚至20%。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實現增長,填補因需求減少而出現的市場缺口呢?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應對價格的持續走低。
我認為,面對價格越卷越低的情況,降價并非解決之道,只有通過升維來破解降價焦慮。具體升維方法有很多。首先要品質服務升維,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價值。例如,白象推出用老母雞熬制高湯的方便面,雖售價仍為5元,但質價比提升,使其市場規模從幾億增長至幾十億,這說明性價比升維是可行方向。
其次,服務價值提升。如天貓的VIP88,用戶花88元購買后,可享受天貓后臺花費幾百元提供的諸多特權。這些特權讓用戶在其他平臺購物時體驗感下降,從而更愿意在此平臺消費。數據顯示,VIP88用戶年均消費約5.7萬元,2024年用戶數從幾百萬增長至4300萬,且這些用戶貢獻了天貓頭部品牌銷量的50%。這表明,為高質量人群提供優質服務,能留住核心用戶。
再次,痛點升維。以泰蘭尼斯童鞋為例,其主打“走得穩,少摔跤”,一雙598元的學步鞋,甚至禮品裝高達1598元。盡管價格不低,但因抓住了孩子學步易摔跤這一痛點,運用戶外科技如微薄大底、分區支撐等,使摔跤難度增大,從而解決了家長的擔憂,讓產品成為童鞋標桿。此外,名創優品在消費降級時代,通過提供情緒價值和IP價值,如Hello kitty、寶可夢充電寶,使均價持續上升,這也是一種痛點升維。
價格競爭沒有出路,企業應通過價值升維來提升競爭力。性價比不僅包括有形價值與成本,還包括無形價值與成本。降低無形成本、提高無形價值才是真正的盈利之道。例如,大品牌因消費者信任而降低無形成本,而通過提升審美、個性標簽、價值觀共鳴等無形價值,如樂高賣創造力、耐克賣運動精神、可口可樂賣快樂,能創造更多利潤。未來,利潤將更多地依賴于降低無形成本和提高無形價值。
02
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首選
品牌建設和品效合一,也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品牌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短期難以見效。那么,在面臨短期業績壓力時,是否還要做品牌建設?品效協同是否只是個偽命題?
我認為,品牌建設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如同根基支撐著銷售的持續增長。盡管短期業績壓力巨大,但單純依賴促銷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銷量問題。許多品牌曾憑借爆款產品和流量紅利迅速崛起,但若未能通過中心化媒體的飽和式推廣,將品牌與品類深度綁定,就會陷入競爭對手的模仿和圍攻。
要突破這種困境,品牌需要開創新品類或特性,并通過中心化媒體的飽和攻擊,讓消費者將品類與品牌緊密關聯,形成條件反射。
新物種從脆弱到固化,需經歷三次躍遷:規模躍遷、心智固化和資本固化。這三次躍遷是品牌從新物種到成熟物種的關鍵轉變。如果品牌未能完成這一轉變,它在消費者心智中就難以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例如,喜之郎果凍雖無高技術門檻,但因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強烈的品牌認知,成為果凍品類的首選,這就是品牌真正的護城河。
當前,不管是中國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品牌都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以耐克為例,其新任CEO上任后重點推行D2C戰略,加大效果廣告的程序化購買力度,減少品牌投入。從短期看,這一策略使銷量有所上升,但過去三年,耐克的整體增長未達預期,中國市場也因品牌推廣預算減少,消費者對其品牌認知有所淡化。當耐克缺失了品牌故事、共情共鳴以及對運動精神的致敬,其真正的獨特性在哪里?它還能否賣出獨特的溢價?即使是強大的耐克,如果僅依賴精準數據和短期效果廣告,而不持續深耕品牌建設,那么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其品牌忠誠度也可能會大幅下降。
中國市場同樣如此。當前中國面臨諸多挑戰:人口紅利消失,消費者信心不足,線下流量減半,傳統電商平臺增長乏力。
過去10年,精準分發技術雖提高了營銷效率,但競爭加劇導致成本飆升。過去做生意相對容易,消費者主動尋找商品;如今,企業需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自己,而非被動推送商品。線上線下渠道雖便捷,但關鍵在于企業能否給消費者選擇自己的理由,贏得其心智。
在營銷上,我們雖掌握了新技術,卻丟失了最根本的東西。渠道不靈、流量不足,實則因消費者對品牌的喜愛不夠。我們依賴平臺觸達消費者,但消費者可能因其他平臺更便宜而離開。真正的流量是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流量不是生意的因,而是生意的果。品牌是因,銷售是果,因果相報。管理應關注因果關系,而非僅盯著結果。
過去幾十年的經典理論告訴我們,品牌如何穿越周期并獲利,這是營銷理論的核心。過去10年,營銷理論過于復雜,出現了許多模型,如A1、A2、A3、A4、A5和反漏斗模型等。雖然技術、效率和數字化能力提升了,但企業卻越來越難賺錢。這些理論大多是平臺創造的,過去10年創造的大多是平臺的利潤,而非品牌的利潤。
品牌的核心在于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首選。成功的品牌需要明確自己在品類、功能、人群或場景中的獨特定位。例如,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的首選,蔚來汽車以服務最好著稱,問界強調智能駕駛,理想定位為中國奶爸和舒適家庭的首選,方程豹則專注于越野場景。在中國市場,成功的公司要么是行業頭部,要么無利可圖。
每個品牌都需要在消費者心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成為某個細分市場的第一或唯一。如果市場已有頭部品牌,創業者需要創造新的獨特價值。這種獨特性可以來源于科技趨勢,如AI和新能源技術對行業的重塑,或者新的技術應用,如HPP冷壓殺菌技術在食品飲料領域的創新。
例如,波司登曾因品牌老化、被視為中老年及低線品牌而陷入困境。2018年后,其通過重塑產品、優化渠道、入駐購物中心等舉措,成功提升品牌形象,營收從六七十億飆升至2024年的232億,凈利潤達30億。
雪花啤酒2018年面臨銷量瓶頸,隨后實施年輕化、高端化戰略,推出勇闖天涯superX、馬爾斯綠、匠心營造等新品,并收購喜力中國業務。憑借精準定位與產品創新,雪花啤酒業績大幅提升,利潤從2018年的7.99億增至去年的53億,品牌價值與市場地位顯著提高。
03
營銷面臨的挑戰和破局之道
過去10年,營銷技術日益復雜,卻面臨三大挑戰。
第一,流量雖滿,品牌卻弱。如今,大家都在追逐流量,卻忽視了品牌建設。以前,像歐萊雅這樣的國際品牌通過品牌建設吸引消費者,把“歐萊雅你值得擁有”的創意廣告詞植入人心。現在大家都忙著“釣魚”,卻沒人“養魚”,導致流量雖多,品牌卻越來越弱。
第二,內容碎片化。大家都認為內容營銷很重要,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內容變得碎片化,消費者難以形成深刻的品牌認知。曾經有價值的內容營銷,現在變成了“草原上種草”,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觸點過多,關注不足。觸點越來越多,但消費者的注意力卻越來越分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記住的信息越來越少,營銷效果也大不如前。
這是我們在過去10年的三點迷失,未來10年我認為有三件事值得做。
第一,要流量,更要留心。追求流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留住消費者的心。品牌自帶流量的關鍵在于讓消費者主動尋找你,而不是你去尋找消費者。當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心智,就有了持久的流量。
第二,要種草,更要種樹。種草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種樹。如果品牌的核心價值不能深入人心,種再多的草也只是野草、雜草,甚至可能變成“毒草”。品牌需要建立一棵“樹”,讓核心價值深入人心,這樣種下的“草”才有意義。只有當品牌的核心價值被消費者認可,才能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
第三,要觸達,更要觸動。廣告不僅僅是觸達,更要觸動消費者的心。廣告的價值在于能否觸動消費者,讓他們記住并采取行動。只有觸動消費者,廣告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實現品牌與消費者的深度聯結。營銷的真正智慧在于,不僅要追求流量和觸達,更要留住消費者的心,建立品牌的核心價值,并觸動消費者的情感。
與其總是回顧過去10年哪些行業或公司取得了成功,不如將目光投向那些真正能夠跨越周期的品牌。這些品牌之所以能在長達100年的時間里持續成功,是因為它們具備了穿越周期的關鍵特質:70%的銷售來自消費者的主動指名購買,而僅有20%~30%來自短期的流量和促銷轉化。
在中國市場,商業的本質始終未變,那就是讓消費者主動尋找你的產品,而非你去尋找消費者。雖然貨找人體現了技術、效率和數字化能力,但真正能夠穿越周期的,是你的產品和品質認知。
德魯克曾說,企業有兩個關鍵功能:一是創新,做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二是市場營銷,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這些功能至今依然重要。但現在很多企業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短期的流量和促銷上,導致生意越來越難做。這種做法忽略了對潛在用戶的長期培養,使得信息繭房效應更加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品牌建設需要統一的心智和長期的沉淀。雖然個性化種草和KOL(關鍵意見領袖)合作可以帶來短期價值,但如果沒有形成統一的品牌認知,這些努力只是零散的“散文”。
結合當前的情況,我想為2025年的營銷提幾點建議。
首先,價值要升維,敢于向上突圍,不能陷入低端競爭。越是在內卷的環境中,越要勇于向上突破。
其次,渠道雖不斷變化,但品牌應始終如一。以格力為例,無論其空調是在經銷商專賣店、國美蘇寧、天貓京東銷售,還是在董明珠的直播間推廣,消費者認準的是“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技術的形象深入人心。
最后,在碎片化時代,傳播方式越發碎片化,品牌打造是更難還是更簡單?答案是:只有中心化媒體才能塑造真正的大品牌。精準營銷固然重要,但在品牌成長的初期(0-1階段)之后,從1-10、10-100的階段,需要建立社會共識。沒有廣泛的社會共識,很難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強大品牌。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