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以法之名》的大結局將至,這部劇的后續劇情可謂是高潮迭起,每一個轉折都扣人心弦,讓觀眾深陷其中。專案組的行動從未停歇,他們成功抓獲了姜紅軍和孫飛,本以為能從這兩人身上找到突破口,揭開案件的層層迷霧。姜紅軍對此事一無所知,就像一個被推到前臺的棋子,孫飛則是咬緊牙關,任憑如何審訊,都撬不開他的嘴巴。在這樣的僵局之下,洪亮作為專案組的核心成員,深知不能就此停止,他果斷決定將調查方向轉向其他人。于是檢察長李人駿被傳喚至專案組接受調查,而調查結果也在意料之中,李人駿為了保護柳韻,選擇了說謊。
但這并非最令人感到刺激的部分。李人駿終究不是真正意義上黑惡勢力的保護傘,他的家人也并非十惡不赦,他們更多的是被 “貪” 字所困。李人駿貪權,柳韻詩貪錢,李硯心也有著類似的貪婪,他們算不上純粹的壞人,卻因這份貪婪,成為了別人精心設計的替死鬼。程子健和蘭景茗等人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將李人駿和柳韻推到了風口浪尖,讓他們成為了掩蓋自己罪行的擋箭牌。
隨后,專案組將目標鎖定在許言午身上。出乎意料的是,許言午表現得十分配合。其實,在這之前,許言午就曾勸告過李人駿,東平即將迎來變局,勸他主動檢舉揭發,爭取寬大處理。可惜的是,李人駿并未聽從他的建議,錯失了機會。輪到許言午接受調查時,他將自己所知道的事實和盤托出。當然,他也并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畢竟很多事情缺乏確鑿的證據,只能是基于推測。
而真正的關鍵,發生在一次上廁所的間隙。許言午特意找到洪亮,向他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東平就這么大,政法系統里的人彼此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暗示洪亮去調查提拔孫飛的人。這個提拔孫飛的人,其實已經呼之欲出,正是洪亮的老丈人江旭東。江旭東曾擔任東平的政法委書記,如今是海東的政協副主席,有著如此深厚背景的人物提拔孫飛,難怪孫飛在行事時如此肆無忌憚。許言午的這番話,幾乎是明示了江旭東才是真正的保護傘。
這些年來,許言午真的是因為被蘭景茗壓制,才一直按兵不動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他心里清楚,蘭景茗的背后是江旭東,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他根本無能為力。整個東平的政法系統幾乎都被江旭東等人所掌控,許言午作為公安局局長,想要調查案件、做成一件事,難如登天,反而常常成為背鍋的對象。或許,正是這種 “背鍋挨罵” 的能力,才讓他得以在蘭景茗的圈子里立足。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洪亮在聽到許言午的暗示后,卻表現得無動于衷。難道他不相信許言午的話嗎?事實并非如此。萬海案正是在許言午的推動下才有了進展,而且此前,洪亮被江敏叫回海州時,曾在大半夜無意間聽到了江旭東和江遠的對話。憑借這些,他不可能不清楚自己的老丈人和小舅子就是東平諸多事情背后的保護傘。其實,洪亮的內心早就充滿了懷疑,甚至,他對自己的妻子江敏也產生了懷疑。
洪亮懷疑江旭東并不難理解。一方面,江旭東曾強勢推動萬海案的判決,并要求指導組撤離;另一方面,能夠操縱整個東平政法系統,讓眾多保護傘和黑惡勢力為所欲為,從 131 案到礦難案,擁有如此巨大能量的人,大概率就是江旭東。
至于洪亮為何會懷疑江敏,原因也十分明顯。江敏一直極力勸說洪亮辭去檢察官的職務,和她一起去北京。她究竟在害怕什么?又在忌憚什么?他們的孩子恰好能在北京重點小學附近的學區房入學,并且順利進入重點小學。而且有國企向洪亮伸出橄欖枝,開出了三倍的工資。這樣的安排,難道不是為了將洪亮從東平的案件中引開嗎?洪亮是十一部的檢察官,調查的都是身邊的人,而法務總監這個職位,更適合鄭雅萍這類的檢察官或律師,但對方卻非洪亮不可,甚至江遠打了個招呼,這個職位就能為他預留小半年,這顯然不合常理。
更讓人起疑的是,當洪亮以專案組的身份前往南江后,江敏突然打電話讓他回去。洪亮回到家后,江敏卻一言不發,只是讓他和江旭東、蘭景茗交談,之后便讓他離開。這一切還不夠明顯嗎?江敏特地從北京趕回海州,根本不是為了給洪亮解釋的機會,而是為了幫助自己的父親掩蓋罪行,她顯然早已深陷這張巨大的黑網之中。
事實上,江敏確實參與了 131 案。當初江遠撞死人后,禹天成給江旭東打電話時,江敏就在旁邊。更重要的是,不久之后,王大有的癌癥證明和死亡證明,很可能就是在醫院工作的江敏開具的。她早就成為了這起案件的參與者,所以一旦 131 案被重新調查,或者萬海案被推翻,萬海發現是禹天成在背后搞鬼,131 案必然會被舊事重提,到那時,江敏一家三口都會被牽扯進來,這也是她極力勸說洪亮辭職的真正原因。
不得不說,江旭東一家三人的行為實在是無恥至極。他們心狠手辣,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做了壞事只想著遮掩,內里早已腐敗不堪,卻還擺出一副洪亮不識好歹的姿態,著實令人不齒。洪亮一直努力維系著這個家庭,可江敏卻絲毫不在乎這份情誼,她的冷漠和參與,成為了壓在洪亮心頭最沉重的石頭。
《以法之名》的結局,在揭露真相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雜和黑暗。洪亮在法與情之間的掙扎,江敏在親情與罪惡中的沉淪,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思考。這場以法為名的較量,最終以正義的伸張落幕,但那些在過程中所展現出的人性百態,卻久久縈繞在觀眾的心頭。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