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頻道走進中航工業集團沈飛殲-15T艦載機生產線,首次對外公布了該機裝配作業現場,以及戰機交付試飛前的測試廠房,畫面顯示殲-15T的量產編號已經超過了70架。更令人意外的是,一款隱身機把原本主角的殲-15T畫面全搶走了,這個新聞里至少出現了5架殲-35隱身艦載戰斗機出鏡,且這些殲-35還采用了3種涂裝。這意味著我國新一代殲-35系列隱身機已經規模量產,并入列服役。
我國通常不會披露現役或在研戰機生產及裝備量,外界一般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猜測:一是依靠生產批次號,通常為5位數字,噴涂在飛機不起眼的部位。二是裝備序列號,同樣為5位數(殲-15/T采用2~3位數),多噴涂在垂尾處(殲-15/T則在駕駛艙下方)。三是圍繞試飛中心或海空軍基地拍攝的衛星照片,通過記錄與計算,得出相關數據。
國外軍事觀察家依據上述三種方法分析認為,截至目前,殲-15艦載機的總產量已經超過150架,其中最新型的殲-15T有70架以上。央視此次新聞報道表明,殲-15T艦載機正在大批量生產中。殲-15T艦載機除裝備遼寧艦與山東艦外,還會登上福建艦,再加上各種衍生型號,該機的產量未來很可能突破200架。
新聞畫面顯示,共有5架殲-35隱身機頻繁”搶鏡“,甚至讓外界產生了央視故意為之的感覺。在沈飛的交付測試廠房里,殲-15T艦載機和殲-35隱身機處于同時交付狀態,并且完成度很高,看樣子是在進行即將下線出廠前的測試收尾工作。
早在幾個月前,在海軍戶口本興城訓練基地內就出現了殲-35隱身機。有觀點指出,殲-35正處于首批生產階段,具體數量應在兩位數左右(十幾架),以滿足即將服役的”福建“的需求。
殲-15總設計師孫聰在接受央視時表示,殲-35系列隱身戰斗機采用了“海空孿生、一機多型”的研發思路。”我們要像造手機一樣造飛機“,可見艦載版殲-35在產能方面不存在任何問題,關鍵取決于研制進展與軍方要求。從央視新聞畫面可以看到,殲-35似乎是跟殲-15T共線生產,很明顯廠房里都是艦載機,海軍型殲-35很好辨認,一是有尾鉤,二是有很粗的前起落架。
雖然殲-35隱身機的生產線規模跟成都的殲-20還不能比,但在成熟度上已經取得巨大進步,產量的提升在幾年內就會實現。據稱,為了大量的脈動式生產殲-35系列隱身戰斗機,沈飛更大的廠房還在建設中,巨大無比的新廠房。
殲-35隱身艦載機和殲-15T艦載機的共同特點是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未來殲-35和殲-15T將會聯手作戰,在對空作戰時,殲-35與敵方隱身戰機進行空戰,也可利用隱身優勢打掉敵方的預警機、加油機等支援保障飛機;同時作為空中信息支援平臺,為殲-15T提供信息支援以及目標引導。在對地對海攻擊時,殲-35隱身戰斗機將執行‘踹門’任務,壓制或摧毀敵方的防空系統,奪取和掌握制空權。殲-15T將充分發揮攜帶空空導彈數量多的優勢,掛載大量對地、對海武器,從容對敵地面或海面目標實施猛烈攻擊。
殲-15T生產線的公開,加上多架殲-35的搶鏡,表明我國在艦載機及隱身機領域內取得了新的突破,用調侃的語氣講,就是“過于落后,可以展示”。一年100架的殲-20系列隱身機,再加上現在的50架殲-35系列隱身機,全世界最強五代機機隊已經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