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波斯灣,伊朗革命衛隊士兵將一枚枚水雷吊裝至高速快艇上,霍爾木茲海峽的咽喉已被悄然抵上刀鋒。而此刻,以色列特拉維夫機場的爆炸火光,正將中東危局推向更危險的臨界點。
面對當前局勢,以色列外交官員呼吁中國介入,要中國敦促伊朗收斂其軍事和核計劃,并暗示中國別買伊朗的石油。對于這一切,我國已經作出了回應,
中東地區的沖突余波未盡,以色列突然將目光轉向東方。7月2日,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通過彭博社喊話,呼吁中國“利用政治經濟影響力約束伊朗”,指控德黑蘭將石油收入轉化為“惡意活動”資金。
對于以色列方面的要求,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先是表明,“中東地區近期的嚴重沖突,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是很清楚的,中方希望實現持續有效的停火,推動中東地區重回和平與穩定。”
在這之后,毛寧指出,伊核問題應當通過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決,中方希望各方能夠相向而行。可以看到,我國并沒有直接答應以色列的要求,而是呼吁各方停止使用武力。
目前,以色列和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在拱火中東局勢。美國媒體指出,伊朗軍方在6月13日以色列襲擊后,秘密向波斯灣艦艇裝載水雷。
盡管水雷尚未部署至航道,但衛星圖像顯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已具備隨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
美國國防情報局評估顯示,伊朗擁有超5000枚水雷,可通過小型快艇快速布設。更令美方警惕的是,6月22日伊朗議會已通過動議支持封鎖海峽,將最終決策權交予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
白宮緊急發聲警告此舉“愚蠢”,國務卿魯比奧更稱這是“經濟自殺”。美國這樣著急的態度,暴露了西方的戰略焦慮。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不想再經歷一場石油危機,也不希望波斯灣、紅海等海域的航道被掐斷。
霍爾木茲海峽的命脈牽動全球神經,這里每日輸送近2100萬桶原油,占全球消費量的約21%。一旦封鎖,西方國家將首當其沖,能源安全受威脅、供應鏈中斷、航運保險費飆升,最終由各個消費者買單。
在應對伊朗一事上,美國正變得越來越疲軟。6月21日,美軍B-2轟炸機跨洲奔襲,向伊朗福爾多核基地投擲單枚13.6噸的GBU-57鉆地彈。
特朗普高調宣布“目標不復存在”,但伊朗國家電視臺和大量歐洲媒體卻表示,美軍只炸塌了伊朗地下核設施的通風口。
馬克薩爾科技公司6月29日拍攝畫面顯示,福爾多山脊北側彈坑旁活躍著挖掘機與工程人員,起重機正在通風井口作業。這證實鉆地彈未能徹底癱瘓該設施,很可能只讓伊朗核設施遭受了表皮傷。
中東地區的戰火幾乎一直沒有停歇,7月1日深夜,胡塞武裝宣布向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發射“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宣稱命中目標,導致本-古里安機場暫停運行。
人們看到,中東地區的沖突正在向著長期化的方向發展。以色列如果不結束在各個方向上的軍事行動,請再多國家來“調解”也沒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