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陸續公布了對多國設定的新稅率,美國的盟友伙伴居然受傷最深,越南因犧牲中國利益成為了“最大贏家”,但中方會坐視不理嗎?
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其中,日本和韓國分別被征收了25%關稅,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韓國在上屆尹錫悅政府的帶領下更是幾乎成為美國的“頭號跟班”,特朗普政府突然的下重手讓這兩國百思不得其解。然而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翻看這14國名單及稅率,不難發現,東南亞是本輪加稅的重災區,柬埔寨、泰國、老撾、緬甸稅率均超35%,印尼的稅率也有32%,且名單雖未直接點名中國,針對中國的戰略布局意圖卻極為明顯。
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它們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地,更是中國產業鏈外遷的重要承接地,比如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封裝、泰國的汽車零部件、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的紡織業、印尼的鋰電池廠。
美國對這些國家相關產業課重稅,如果這些國家答應將產能遷至美國本土,則一方獲得免稅,另一方實現“制造業回流”,并借勢毀壞中國在東南亞的汽車供應鏈布局,雙方皆大歡喜。如若不然,美國就會通過高額關稅使東南亞各國企業失去價格優勢,迫使其工廠關閉,同樣會擾亂供應鏈。
在東南亞之外,南非也未能幸免。此次南非被加征了30%的關稅,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南非是金磚成員,是中國推動“去美元化”的關鍵伙伴。剛剛結束的金磚峰會上,各國領導人發表了聯合聲明,對美國的單邊關稅政策進行了嚴厲批評,特朗普怒不可遏,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威脅要對執行“反美政策”的國家加征10%的關稅,南非和印尼的高額關稅,本質上是美國在“殺一儆百”,警告其他國家“遠離中國主導的多邊機制”。
也有國家很吃美國這一套,越南就是代表。在各國與美國談判之前,越南已經和美國簽訂了協議,美國只加20%關稅,而越南對美實施零關稅,還對從越南轉運的商品征收40%的關稅。這一附加條件被普遍認為針對的就是中國轉運商品,可以說是正中美國下懷,越南也因此貌似成為了東南亞關稅戰中的“最大贏家”。
由此反推可得,柬埔寨、泰國、老撾、緬甸和印尼這五個國家不愿意犧牲中國利益,這才被征收了畸高的關稅。且不只是拒絕“背刺”中國,中國正加速與東盟共建“關稅同盟”,馬來西亞、泰國已牽頭對美國科技產品實施配額限制,削弱關稅沖擊,這就意味著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已經在中美之間做出了選擇,目前除了越南,沒有一個國家愿意以退讓換取茍延殘喘的空間。如此一來越南就尷尬了。
可笑的是,美國唯獨不敢針對中國,美財長貝森特還緊急喊話中國,稱“如果中國愿意”,中美有可以合作的事項,或許“能夠超越貿易,進入其他的領域”。這暴露了美國既想壓制中國、又無力承受脫鉤代價的戰略悖論,這場博弈的終局,注定不是中國被圍堵,而是美國在自我消耗中加速霸權解體,但歷史的齒輪已經轉動,美國說什么都已無力回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