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陳莉 校對 付春愔
從召回潮到認證嚴查,充電寶行業駛入3C“深水區”。
7月6日凌晨,羅馬仕發布內部通知,羅馬仕正式發布停工停產文件:2025年7月7日起持續6個月。除召回相關員工外,其余員工停工停產。羅馬仕“轟然倒塌”。
這一場因充電寶在航班上熱失控引發的排查,致使羅馬仕、安克創新等頭部企業發起召回,隨后蔓延至充電寶行業3C認證大檢查,充電寶行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審視與修正。此次3C認證風暴堪稱充電寶3C認證的“成年禮”。
認證行業人士林濤(化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充電寶的3C認證成本并不高,認證一個型號才2萬元,一張證書上會放多個型號,攤到每個充電寶上的認證費用成本低至一分錢,貴的也就幾毛錢。認證流程也并不復雜,主要為三個環節:從樣品送檢到入工廠檢查,再到出廠抽測樣品再核驗,最后就是認證審核后頒發3C證書。
他表示,其中第一環節只對來樣負責,不容易出問題,而后面兩個流程則存在弄虛作假的空間。有專營的認證代理機構輕車熟路,利用漏洞投機取巧。有代辦商家聲稱,只需2900元即可借用其他工廠的3C資質,省去了幾個月的下證時間。
▲帶有3C認證標識D的充電寶。圖/ic
【認證“大考”】
充電寶熱失控,3C認證破局安全囚籠
由羅馬仕引發的充電寶危機,正蔓延至整個行業。
“這次風波涉及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方面是電芯行業的問題,另一方面是羅馬仕產品事故高發的問題,這兩件事情有聯系,但也都可以單獨來分析。”羅馬仕內部人士郭毅(化名)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為何充電寶安全事件依舊頻發?在充電寶業內人士鄭理看來,目前市場上的低成本、低認知、品控標準低,共同構成充電寶電池安全的核心難點。
核心原因在技術層面,電芯熱失控問題短期內難以完全控制,組裝廠需進行50-400次循環測試才能發現風險(遠超常規5-10次測試),這就迫使電芯廠加強對材料商的管控,例如正負極材料和隔膜使用的材料。他表示,“目前,電芯廠、組裝廠或者品牌商,對電芯熱失控問題短時間內無法完全把控。”
鄭理表示,近年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電池技術在不同應用領域出現了分化。充電寶使用的材料體系與汽車或者手機材料體系有一定差別。汽車主要采用三元電池與鐵鋰電池體系,手機電池大部分采用鈷酸鋰體系;充電寶少部分采用鈷酸鋰,還有一些是三元電池加錳酸鋰體系,大部分采用三元電池體系。
林濤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羅馬仕一款被召回產品售價150元左右,其成本價在50元,如果羅馬仕在安普瑞斯供貨價上增加20元,就可以和寧德時代等電池頭部供應商合作,安全系數能有大幅提升。
“如果電池廠生產面粉,充電寶廠生產饅頭和面包,利潤不高,原材料和制作成品質量不高大家都可以忍受。但目前涉事企業的售價并不低,出事不應該。”林濤表示不理解。
基于行業的認知偏差,市場長期低估充電寶的技術門檻,將其視為“簡單產品”,導致低價材料、品控標準偏低,最終產生安全事故。
正是這些頻發的安全問題,倒逼監管出手。
早在2023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證書和標注認證標志的,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近期,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安全門檻,規范行業,6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開征集17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其中包括《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范》。修訂計劃擬新增或加嚴過充電、針刺、擠壓、熱濫用等試驗要求,擬提出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直接影響電池安全的關鍵材料要求等。
“正規企業會嚴格遵守規定,品牌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不符合要求,可能直接關停或者下架。認證機構更加嚴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沒有3C認證的就不能購買。”鄭理認為,市場對產品會有重新認知。
【認證成本】
認證費用攤到每個充電寶低至一分錢 羅馬仕、安普瑞斯3C認證重新核驗
“認證一個型號才2萬元,一個型號賣幾十萬只(此次召回數量都是百萬級),而且廠家并非這樣認證,一張證書上會放多個型號,攤到每個充電寶上的認證費用成本低至一分錢,貴的也就幾毛錢。”林濤表示,充電寶的3C認證成本并不高。
多位檢測、認證的業內人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3C認證費用對于銷量大的大企業來說并不高,分攤到每個充電寶產品的成本很低。
據業內介紹,充電寶3C認證主要由三家認證機構承擔,包括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威凱認證檢測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認證技術有限公司,各占1/3。 完成一項3C認證的費用通常在2萬至3萬元人民幣之間,且整個流程通常需要至少3個月時間。
認證流程包含以下步驟:第一步,企業提交申請,提供產品信息和相關資料;第二步是樣品測試,將產品送至指定實驗室進行檢測;第三步工廠檢查,認證機構對生產工廠進行現場審核;第四步,認證審核,審核通過后頒發3C證書。
羅馬仕在其官網介紹,公司于2023年獲3C認證的移動能源品牌,為行業首批。而此次羅馬仕召回的49萬件充電寶,正是公司獲3C認證期間生產的。
如今,3C認證正在重新核驗。羅馬仕產品多個證書處于“已暫停”狀態,顯示的原因主要是“證書暫停后需向分中心/北京檢查部申請恢復的情況”,證書狀態變化時間集中在6月14日。安克創新處于“已暫停”的認證證書中,有的原因是“生產廠不接受認證機構未事先通知的監督檢查或監督抽樣檢測”。
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是羅馬仕充電寶的鋰電池供貨商之一。目前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擁有的74張3C證書,均被認證機構暫停或撤銷。無錫市市場監管局已依規對該企業生產的鋰電池產品全部封存。
對于市場有傳出,市面上可能超過50%的問題電芯還在流通,但因為沒有召回機制,它可能還會存在風險。林濤預計,“接下來可能還會有企業發起召回。”
近期,充電寶企業都在加緊做3C認證。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負責人佑安(化名)介紹,最近申請確實非常多,在風口上有一部分企業已經完成了部分產品。
佑安提到,近期3C認證周期拉長,“認證周期長短取決于工廠,部分工廠體系資料完善,生產較快,認證數量大增,因此周期延遲20天到一個月。”
【認證漏洞】
認證代理機構利用漏洞投機取巧 頭部科技公司計劃入局充電寶行業
“產品標準認證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想要鉆空子,總能發現漏洞。”林濤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林濤介紹,認證的第一環節是型式試驗,就是樣品送檢,確認樣品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第二環節相當于工商檢查,是進入工廠檢查,因為第一個環節可以購買好企業的產品送檢,檢查生產來料、工藝控制,是否有能力生產出好產品,是否能夠保證持續生產合格產品的能力,稱之為產品一致性。第三步是出廠抽測樣品再核驗,檢查是否一致。
“一個工廠一年只去一次,成本并不高。第一環節不容易出問題,因為有標準,只對來樣負責,后面兩個流程則存在弄虛作假的空間。”林濤指出。“認證代理機構輕車熟路,利用漏洞投機取巧。”
有代辦商家給出了捷徑:借用其他工廠的3C資質,廠審他們來承接,這樣操作的優勢是即便沒有工廠也能拿到資質,費用只需2900元,不僅便宜,還省去了幾個月的下證時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7月7日在淘寶、百度、閑魚等平臺上看到有代理機構提供3C認證服務。記者在上述平臺詢問充電寶3C認證收費標準,收到的都是自動回復,“您這邊是廠家還是銷售方需要做認證?是新增型號還是從未認證過?是哪個類別的產品?產品說明書、外觀圖、結構圖有嗎?”除此之外,記者均未收到來自人工客服的回復。
有電商平臺上名為“代辦資質認證”的機構客服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自己新認證3C需要驗廠,要正規廠家,時間6-12個月,費用30000必須是廠家,有效期5年。”
“如果是平臺入駐或者是上架寶貝需要,我可以找個對應你類目的授權一個給你,包你上架寶貝。一個平臺一年費用2500。”該商家介紹。
該商家解釋,“授權是指借別人公司的3C證書,上傳平臺使用。授權只有授權書上面有你公司名稱和蓋章,證書上面是沒有你公司和產品信息。”
記者注意到,該商家的授權服務有超600人付款。
佑安也表示,企業想要認證就會將樣品送至檢測實驗室或者由實驗室安排業務員過來拿。這個過程中不排除有些企業在認證時使用較好的材料,而在生產大貨時又是另一種情況。
“第三方檢測機構,包括發證機構檢測機構樣品沒有問題,也沒有資格對大貨樣品進行抽檢,只有各地的工商部門和海關檢測中心具有抽檢執法權。”佑安還提到檢測機構的局限性。
在佑安看來,審核人員對所有生產管控和各個環節品質需要核對。這個過程對于重視品牌和品質的企業而言,是一場質量的提升和改變。
“不過,有些企業將這件事情視為例行公事的流程,應付了事,可能出現審核人員離開后,繼續按照原有方式處理。”
此次充電寶風波,正是電芯供應商更換了材料。“確實是供應商的材料有變化,我們沿著這條線排查,又發現有部分批次的檢測結果顯示正極材料的金屬異物超標。所以最終確認,這批電芯的材料過程中有多次變更,這意味著電芯有多重風險。”安克創新副總裁、充電及儲能業務負責人熊康接受采訪時提到。
熊康坦言,作為品牌方,絕大多數充電寶企業,包括過去的安克,是不具備拆解電芯分析材料的能力的,更多是將它作為一個來料進行管理。“我們自己的研發更多聚焦在電力電子技術、結構設計等方面,而電芯的研發制造主要是電化學體系。在日常抽樣檢測中,各項指標都正常的情況下,我們沒能識別出風險。”
據郭毅透露,羅馬仕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由于追求低價,能給到經銷商的利潤非常低,為了多掙點錢,這些經銷商會在拿到羅馬仕的生產許可之后,去找一些不知名的小廠代工,沒人打開看充電寶里邊具體是什么材料的,真假難辨。”
然而,充電寶企業的毛利率并不低。安克創新2022年-2024年充電類產品毛利率分別為41.86%、42.26%、41.46%。綠聯科技2024年充電類產品毛利率36.57%。另據郭毅透露,前幾年,充電寶企業的毛利率曾高達80%,在2022年下降到40%。業內表示,“從制造業來看,這個毛利率水平已相當不錯。”
不過,好在漏洞正被填補。今年5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產品認證一部曾發布《關于移動電源(0914)、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0915)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程序調整的通知》顯示,自2025年5月6日(含)起調整為唯一認證模式——“型式試驗+初始工廠檢查+獲證后監督”。自當日起受理的新申請,實驗樣品由原來“企業送樣”調整為“從生產現場抽樣”。
此舉可能會篩除部分低質企業。佑安介紹,目前中小型企業想獲得3C認證并不容易,因為在審廠環節沒有固定工廠,所以不具備3C條件。很大一部分貿易商雖然從工廠拿到貨物,但是工廠可能不愿意配合3C認證。
“在現有體系下,大家對品控要求更加嚴格,需要向手機廠看齊,按照標準要求生產充電寶的電芯。 ”鄭理觀察發現,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家的充電寶,綠聯、倍思還有一些新興品牌都有機會承接這部分市場份額。
目前,手機企業充電寶型號非常少,而且以老型號居多。有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仍有頭部科技公司正計劃進軍充電寶行業。
值班編輯 康嘻嘻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