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穎深圳演唱會唱《九萬字》穿緊身流蘇裝扭胯甩頭發,被罵像直播網紅7月8日她發長文回懟:十幾年前就這風格,說我網紅化也行,但怎么就成了老實人?罵得臟算咒罵。支持她的人說穿什么關別人事,反對的認為歌手該專注實力。
七月五號在深圳開演唱會,張靚穎唱《九萬字》時戴金絲眼鏡穿歐美造型緊身裝,動作扭胯扭腰,跟之前在《天賜的聲音》節目里穿長裙端莊樣子差別太大。觀眾覺得像短視頻網紅搞怪,質疑她靠網紅招數博眼球。
隔了三天她發微博回應,開頭直接甩出證據:2005年超女出道時專輯封面就這風格,演唱會造型十幾年前也這樣,現在突然被人說成網紅不合適。她提到老粉絲上了年紀還追著看,說再過二十年自己要是跳得更瘋,現在這點批評算啥。
粉絲群炸了鍋。有人幫腔說女明星穿什么衣服是自由,有人吐槽觀眾只盯著熱舞環節不看整場表演,還有人搬出她拿過金唱片獎這事,說實力歌手怎么了就不能玩點花樣。
翻她簡歷,1984年生四川成都人,2005年超女第三名出道,出過《畫心》挺火的歌。這次演唱會造型視頻網上有剪輯,確實能看出跟早期舞臺風格連續性。
有記者查了熱搜數據,張靚穎網紅化話題三天討論量超過五百萬條。同期她八月合肥站演唱會票十分鐘賣光,可能跟這次輿情帶的流量有關。
她微博最后寫的"怪皖風太輕"是化用古詩,底下留言出現合肥歌迷催他早點開票的。粉絲叫她姐姐,說這么多年跟著看演出,穿得再潮都是自家人。
反對聲主要集中說歌手該專注音樂,不該搞怪搶戲。比如彈幕里有人刷"穿這么少還亂扭,給誰看呢",不過大部分觀眾只是客觀評論造型變化。
她提到"喝假酒"梗,原意是調侃藝人耍寶,現在變成粉絲專屬暗號。評論區有老粉回復"姐玩你的,我們笑我們的",顯示群體內部存在默契。
這次事件跟前陣子某演員穿漢服被說不倫不類有點像,都是公眾人物突破常規形象引發爭議。區別是張靚穎直接開撕,反而讓熱度更久。
粉絲群還在整理她歷年演唱會視頻,比對造型變化做時間軸圖。發現從2008年開始她就有類似歐美風設計,說明這不是突然轉型。
微博超話置頂帖貼滿截圖,全是當年舊照佐證她風格一致。有人統計說這次黑評里70%用夸張臟話,質疑平臺審核。
她回應里提到"累什么累,接!"后面附笑臉表情,看得出心態放松。有樂評人分析這是在釋放持續演出信號,為年底巡演鋪路。
合肥場門票賣空第二天,有黃牛放出高價轉賣鏈接,官網趕緊發聲明提醒勿信。說明這場爭議意外推高了商業價值。
現在社交平臺出現新話題,討論四五十歲藝人如何維持人氣。有人舉劉若英近年玩說唱的例子,對比張靚穎這次嘗試。
事件發酵過程中,沒出現品牌方撤資消息,反倒有飲料品牌趁熱打鐵推出聯名款。說明資本對這種輿論熱度持歡迎態度。
她最后那句"穎魂不散的背影"出自歌詞,歌迷開始二創改寫歌詞制作表情包。顯示群體正在把爭議轉化為文化生產素材。
八月合肥站場次信息顯示新增安可環節,可能加唱新歌。這波操作讓歌迷猜測她會不會繼續搞怪造型。
整個事件過程看,張靚穎團隊采用的是以攻對攻策略,用歷史證據反擊,同時將負面標簽轉化營銷點。比起抵賴,這種策略反而獲得更多年輕觀眾好感。
評論區出現理性聲音,有設計專業學生分析服裝設計元素確實走歐美路線,并非單純模仿網紅。說明專業視角能給出不同解讀。
有博主翻出十年前媒體采訪,張靚穎早說過"想在舞臺上做所有可能性"的言論,現在算是兌現諾言。說明這次行為不是突發奇想。
現在網上開始傳合肥站造型猜想,有人猜測她會穿機械風戰袍。粉絲群出現"姐你隨意,我們只管尖叫"這類彈幕,顯示出站立場。
事件背后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觀眾對成熟藝人形象的固守心理,二是市場對突破年齡壁壘表演的認可度正在提高。這種沖突短期內難以完全調和。
最后只剩倒計時一個月,張靚穎工作室發預告視頻,十秒片花里能看到她在排練室練習新舞蹈動作,畫面比較低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