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和
編輯|洲洲影視娛評
當《晴天》的前奏響起時,臺下舉著熒光棒的歌迷總有人紅了眼眶,這是周杰倫演唱會動人的瞬間,卻藏著更刺眼的現實。
歌迷熬著夜、跨著城,只為抓住青春的尾巴,卻在“情懷”的裹挾里,成了被算計的對象。
“周杰倫演唱會大屏票”被新華社點名,言辭犀利,直言吃相難看。
吃相難看
作為華語樂壇老前輩的周杰倫,演唱會總是一票難求。
不少80后、90后為了一睹青春里耳機中陪伴自己的偶像,費盡心力的不在少數。
在供求關系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周杰倫演唱會主辦方的行為,多次引發了爭議。
周杰倫廈門演唱會門票第三次開售。
不少網友發現,這次竟然增加了視野遮擋區和大屏觀演區的售票。
不僅如此,這次開票也不再設立退票期,不支持退票。
這樣的規則讓不少網友咂舌。
但網上彌漫起來的“你不買,有的是人買”的風氣,卻讓不少歌迷根本來不及思考,好像只要能搶到,就是幸運的。
顧名思義“視野遮擋區”就是視野會被遮擋、看不到舞臺的區域,而“大屏觀演區”則是只能看到演唱會大屏幕的區域。
這完全就是,人坐在場地里,眼睛卻還在電視機前的體驗感。
“一票難求、手慢無”的口號喊得響亮,但這樣的區域對于演唱會觀看者來說,能夠享受的快樂實在有限。
要知道一張門票動輒500到2000元,外地歌迷來回住宿車費又是很大一筆,如此大費周章去為情懷買單,實際感受如何可想而知。
然而即便如此,這場售票有爭議的演唱會,門票還是秒空。
總還是有歌迷愿意不辭萬里前往場館,帶著參與感和一群人合唱一番,得到內心短暫的滿足。
可周杰倫演唱會主辦方以觀演體驗打折扣為前提,進行門票售賣,實在頗有“割韭菜”的嫌疑。
更讓歌迷不滿的是,類似的爭議在濟南站也曾上演。
周杰倫濟南站演唱會門票第二次售票開始,不少歌迷成功搶到了門票。
誰曾想一個小時后,這些搶到門票的歌迷卻遭遇了售票平臺單方面的強制取消訂單和退款。
上一秒還沉浸在搶到票喜悅中的歌迷,下一秒就立刻陷入了憤怒。
事情發酵之下,作為售票平臺的貓眼立刻回應,稱此次開票并非真正售票,而是平臺在進行測試,不小心放出了此前部分退票。
對于此次烏龍事件,售票平臺補償歌迷200元代金券。
然而看到歌迷在網絡上搶到票后曬出快樂的瞬間,也實在是太容易理解他們憤怒的心情。
內地演唱會的票務爭議尚未平息,周杰倫在臺灣地區的演唱會售票模式也因規則差異引發新的討論。
內地演唱會售票有“人臉認證+身份證實名”的強實名措施防黃牛。
周杰倫在中國臺灣舉辦演唱會時,遵循當地票務慣例,未采用類似強實名機制,導致門票溢價現象引發關注。
非實名的演唱會門票,開票之后立刻從6888新臺幣(約1700元人民幣)一張,一路被哄抬到了30萬新臺幣(約75000元人民幣)一張的價格。
這樣的高價已經讓人匪夷所思,但這個價格買到的并不是第一排的好位置,依舊是距離主舞臺很遠的地方。
這也引得不少歌迷感慨:
“我對杰倫的信仰還不夠?!?br/>
歌迷將無法購買高價票歸咎于自身能力,而非主辦方的不作為,也實在讓人唏噓。
可即便跨過了購票的坎,走進演唱會現場的歌迷,又遭遇了新的困惑。
青春濾鏡
當一場演唱會不再是單純的音樂表演,反倒成為經歷過努力搶票才能拿到進場資格,承載著青春記憶的文化符號,其商業價值、粉絲經濟與藝術表達的復雜交織,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周杰倫的演唱會多在體育場舉辦,場地空曠、觀眾基數大,演出團隊為了讓全場觀眾感受到強烈的“現場感”,使用了強勁的伴奏來點燃集體情緒。
然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會產生“伴奏蓋過人聲”的聽感。
不少歌迷在演唱會結束后在網上發帖,訴求希望可以更清晰地聽到周杰倫的聲音。
尤其是他的歌曲中大量細膩的轉音、咬字和情感表達,完全被伴奏壓制,讓歌迷“聽現場”的意義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周杰倫演唱會嘉賓助演頻繁,其中嘉賓有圈內好友,有后輩歌手,還有隨機和前排粉絲的互動合唱。
可是當演唱會時長一定的情況下,嘉賓幫唱的曲目過多,周杰倫與前排粉絲互動閑聊時間過長,必定會壓縮原本個人的演出時間。
歌迷來到演唱會時為了聽周杰倫的金曲,卻被迫看陌生嘉賓的表演,這樣的安排也引發了“能夠值回票價”的爭議。
有趣的是,即便如此,周杰倫自帶的“青春濾鏡”仍讓不少歌迷選擇包容,這種包容甚至延伸到了他的個人生活中。
前些日子,周杰倫在被網友問及是否有煩惱時,他坦言:
“有煩惱,只是你看不到”。
周杰倫從16歲就因家族遺傳患上不死癌癥“強直性脊柱炎”,再次為大眾所關注。
好在他的心態一直不錯,在網絡上依舊像個未經世事的初中生。
周杰倫與陳冠希老友相聚,在網上發布昔日一起合作電影的合照,被網友吐槽發布照片像素太低。
周杰倫直接回嗆“老子沒時間”,引歌迷圍觀。
不久后,他再次發動態稱,自己喝完酒看留言,會回的比較快。
已經46歲的周杰倫,說話風格依舊如此隨性,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有網友認為他“真性情”,也有網友覺得他“沒禮貌”。
然而,當靠著作品在一代人的記憶中留下痕跡,周杰倫自帶的“青春濾鏡”已經深深印刻在了不少網友的腦海。
他的所做所言,也都有歌迷為他保駕護航。
結語
說到底,周杰倫演唱會的種種爭議,撕開的是“情懷經濟”里最赤裸的矛盾。
我們捧著真心想為青春買單,卻撞見資本把它拆解成可交易的零件,遮擋的視野、縮水的體驗、冰冷的規則。
那些搶票時的焦慮、觀演后的失落,本質上是我們對“青春永不褪色”的執念,撞上了現實的冰冷。
當“一票難求”成了溢價的借口,情懷成了被切割的蛋糕,這場演唱會早已偏離了音樂的本質,淪為一場透支信任的商業游戲。
部分消息
退票退款!周杰倫演唱會票務平臺鬧“烏龍”|大象新聞
臺媒:因未實名制售票,周杰倫臺北大巨蛋演唱會門票被“黃牛”瘋炒|環球網
周杰倫曬與陳冠希合影被吐槽太糊,回懟網友“老子沒時間”引爭議|瀟湘晨報·晨視頻
周杰倫廈門演唱會500元門票只能看大屏,合法嗎?|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