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戰勝利后,由國民黨元老程潛主婚,祖籍安徽舒城的大家閨秀王玉齡于上海金門飯店與時任74軍軍長張靈甫結婚,當時王玉齡才17歲。
婚后不久,張靈甫就因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帶部隊去了前線,1947年初,王玉齡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張道宇,幾個月后,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擊斃。
張靈甫戰死之后,立即成了國民黨方面用以彰顯忠心,蠱惑其他國軍將士為其賣命的工具,不僅哀榮備至,遺孀王玉齡也成了國民政府的重點撫恤對象。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節節敗退,其在大陸的統治瀕臨崩潰,在兵荒馬亂中,王玉齡帶著孩子和母親于1949年去了臺灣。
到了臺灣之后,王玉齡發現局勢十分混亂,那時國民黨有上百萬潰敗的公職人員、軍隊士兵一下子涌到島上,各類物資供應奇缺。
王玉齡和張靈甫結婚照
王玉齡雖然是“追贈陸軍中將”的遺孀,名義上很受政府的重視,家里經常有“國防部”的高官前來慰問,但每個月能夠領到手的撫恤,充其量也就幾十斤米,幾十斤油而已,還得自己去領取。
但那時臺灣社會混亂,敗退到臺灣的大批散兵游勇無人管束,整天在大街上游手好閑,惹是生非,這些人手里有槍,紀律敗壞,不要說王玉齡一個才21歲的弱女子,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是少出門為妙。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個混亂時期,有個騙子來游說王玉齡,說她家里有老有小,這樣坐吃山空不是辦法,應該學著投資做生意。
王玉齡年輕沒有社會經驗,只覺得他說得有道理,畢竟一大家子人不能只出不進,就相信了他,把家里的積蓄都交給他管理。結果錢全賠光了,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樣一來,王玉齡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她生來傲骨,就算再困難也不肯求人,最窘迫的時候,一家人只能在家啃面包度日。
王玉齡與張道宇
在這期間,還有人介紹王玉齡去彭孟緝手下的情報部門工作,但她考慮再三沒有答應,一方面是因為薪水少得可憐,連坐三輪車往返都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彭孟緝前幾年在臺灣積極參加鎮壓“二二八”運動,殺人如麻口碑很壞。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王玉齡的父親王樹南是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生,在國民黨軍隊里同學朋友很多,更重要的是,時任“陸軍總司令”兼“國防部”臺灣防衛總司令的孫立人,是王玉齡的姨夫。
說起來,孫立人的祖籍是舒城三河鎮,和王玉齡算是半個同鄉,有了這層關系,雙方的交往更加密切起來。
孫立人聽說王玉齡生活窘迫,心中不忍,便經常請她到家中做客,還為她聘請了一位美軍顧問團的軍官教她英語,為她日后的長久之計做準備。
加上孫立人夫婦一直沒有兒女,而王玉齡的兒子張道宇活潑可愛,很得孫夫婦的喜愛。孫立人雖然是國民黨軍隊的高管,但打心底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不滿,他覺得王玉齡年紀這么輕,將來的路還很長,便主動勸說她到國外讀書深造,另謀出路。
王玉齡與孫立人夫婦合影
彼時孫立人憑借其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更是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生的背景,很受美國人的看好,甚至有美方人士一度將其視為取代蔣介石的人選。
加上他作為名義上的“陸軍總司令”,和美國人的交往十分密切,雖然拿到赴美簽證對一般人來說難如登天,可對孫立人來說卻并不是什么大事。
到了1950年下旬,美國國務院一度策劃通過孫立人發動兵變逼迫蔣介石下臺,而以孫立人出任“總統”的方案,事情雖然沒有傳到蔣介石耳朵里,但各種蛛絲馬跡卻引起了老蔣的警惕。
加上孫立人身邊也確實有一些地下黨人員活動,有些當了他的秘書,有些當了他的部下,因此說孫立人有一定的反蔣“嫌疑”絕非空穴來風。
孫立人雖然當了“陸軍總司令”,但實際上軍隊大權依然掌握在蔣介石手里,他這個“總司令”并沒有多大實權,因此孫常常感到失落,從1951年開始多次向蔣介石提出辭職。
當年意氣風發的孫立人
這反而更加激化了蔣介石對其的不滿,因為蔣介石知道,孫立人在美國人心目中地位很高,其辭任“陸軍總司令”,勢必要有其他位置安置。
這樣以來,除了地位更高,實際權力更大的“參謀總長”,似乎也沒有其他合適的職務了,但“參謀總長”手握兵權,非同小可,一直以來除了蔣介石嫡系的嫡系,親信的親信,概不外授他人,更何況是個和美國人關系曖昧的孫立人。
隨著蔣孫關系走向冷淡甚至緊張,國民黨當局對孫立人周邊人員的調查和跟蹤也隨之嚴密起來,這讓王玉齡很感吃驚。
王玉齡不懂政治,也不懂軍事,她只想帶著自己的家人安安靜靜,太太平平地過日子,無奈樹欲靜而風不止,孫立人失勢之后,圍繞著她的生活驟然冒出很多風言風語,甚至有說她“通共”的。
其實很多所謂的傳言都是捕風捉影,其根本原因則是王玉齡出于軍人世家,在湘軍和國民黨軍隊系統中關系眾多,而在解放戰爭中也有很多人從國民黨陣營轉向共產黨方面的。
李覺夫婦
舉個例子說,當初給王玉齡和張靈甫征婚的程潛系出湘軍,是國民黨的元老,一級上將,后來又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
與程潛一同起義的國民黨“湖南綏靖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李覺,是王玉齡父親在保定軍校的學弟,和王家私交甚好,用王玉齡的話說,“李覺伯伯是看著我長大的”。
李覺起義之后,曾經與龍云等44位前國民黨高官在香港發表《我們對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和主張》,在國民黨系統中引起巨大反響,也成為蔣介石十分仇恨的目標。
由于李覺給當時還留在國民黨系統的昔日下屬、朋友寫過一些勸說他們棄暗投明的信,沒來由地牽扯到了王玉齡身上,說李覺可能給王玉齡寫過同樣的信。
對那些捕風捉影,疑神疑鬼的國民黨特務來說,如果王玉齡以張靈甫遺孀的身份離開臺灣,前往大陸,對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將造成重大打擊。
去美國后的王玉齡
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干脆把這些莫須有的線索都報到了上面,王玉齡聽說自己被人誣陷成“共諜”,感到莫名其妙又十分氣憤。
她沒有想到國民黨的特務系統會如此瘋癲,自己是張靈甫的遺孀,竟然都會被懷疑“通共”,這白色恐怖嚴重到了什么地步?
加上孫立人身邊的氣氛日漸緊張,王玉齡感到自己呆在臺灣的日子都快窒息了,這樣下去終是不妥,因此孫在1952年時設法為王玉齡搞到了一張前往美國留學念書的簽證。
聽說王玉齡準備前往美國的消息后,蔣介石不由得大大松了一口氣,因為這至少意味著張靈甫的遺孀不會被“共黨”給拉攏了。
于是他大筆一揮,當即同意了王玉齡的出國申請,并特批了5000美元留學經費,相比于戰死在碾莊的黃百韜只得到了10萬金圓券的廢紙,拿出真金白銀的5000美元也算是難得的慷慨了。
到臺灣后,蔣介石日漸多疑
1952年下半年,王玉齡取道香港前往美國,并于1953年考入美國紐約大學財會專業,后定居于美國。
諷刺的是,王玉齡在1973年真的回到了大陸,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此后,她每年都會到大陸參觀訪問,一直到2005年定居上海。
蔣介石、國民黨對張靈甫的遺孀各種提防和控制,結果偏偏發生了他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可謂是某種意義上的求仁得仁吧。
可以說,對于自己人如此刻薄猜疑,正是臺灣當局的“優良傳統”,清楚了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為什么最近臺灣省“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為什么會對前往北京參加慶祝抗戰勝利80周年的國民黨老兵發出威脅,要取消他們的養老金了。
這種渣滓集團,距離滅亡時日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