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恐龍之類的動物復活不只是電影里的橋段,現實中也有人在為之努力。
最近新西蘭正在推進一個項目,目標是讓已經滅絕六百年的新西蘭南島巨型恐鳥(moa)“起死回生”。
新聞稱這是個堪比《侏羅紀公園》的“復活”計劃,現在已經啟動,讓很多人興奮不已。
01
沒有翅膀的巨型大鳥
恐鳥(學名:Dinornis robustus)是一類新西蘭特有的不會飛的巨型鳥類,曾統治新西蘭森林、草原和灌木叢地帶。
它們是已知最大體型的鳥類之一,甚至比鴕鳥還要高大。
最高種類——南島巨型恐鳥(Dinornis robustus),脖子伸直時可達3.6米高,體重超過200公斤。
恐鳥在新西蘭有9個不同種類,體型從火雞大小到巨型不等。
它們是草食性動物,以樹葉、嫩枝和水果為食。
恐鳥屬于鳥類中的一種極端“退化型”:它們連翅膀的痕跡都沒有,甚至沒有我們在其他不會飛的鳥(如鴕鳥、鴯鹋、奇異鳥)身上還能看到的那種小翅膀。
這是因為在沒有天敵的新西蘭島嶼環境中,恐鳥長期演化為地面行走型的大型草食鳥類,飛行能力變得完全沒有必要。
恐鳥天敵很少,曾在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公元13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亞人(即毛利人祖先)到達新西蘭時,據估計當時新西蘭有58,000只到250萬只恐鳥。
習慣了安逸的恐鳥們,也從那個時候開始,迎來了滅頂之災。
恐鳥不會飛、跑得慢,渾身都是肉,而且沒有防御能力,是非常“理想”的獵物。
恐鳥的蛋非常大,一個蛋可以喂很多人。人類不僅獵殺成年鳥,也吃掉了大量恐鳥蛋,導致繁殖斷代。
但是僅僅100-150年后,他們就因為遭遇大規模狩獵、棲息地被破壞等問題,快速滅絕。
這是世界上最清楚記錄的一次由人類導致的巨型動物滅絕事件之一。
恐鳥的骨骼、羽毛和蛋殼如今仍能在新西蘭南島的一些洞穴、沼澤中被發現,保存狀況極佳。
它們已成為新西蘭失落生態的象征,這些年不斷有新聞出來,說打算把它們復活,但是遲遲沒有實際行動。
02
大導演推動
而近日,這個計劃終于有了眉目。
項目由《指環王》導演Peter Jackson爵士和南島的毛利部族Ngāi Tahu牽頭。
Peter Jackson一直對未來科技、虛擬現實、電影特效等充滿興趣。
他曾投資VR、高清修復技術、AI音畫處理,如今投資基因技術,其實只是把他電影中的“幻想世界”搬進現實。
他曾說過:“科學已經讓曾經的幻想逐步成為現實,我愿意為這樣的世界出一份力。”
Ngāi Tahu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南島最大毛利部族的研究機構,項目將由該中心的專家全面主導。
該中心的考古學家Kyle Davis坦言,這樣的“復活計劃”可能會引發一些人對“是否在扮演上帝”的質疑。
但他表示,Ngāi Tahu是一個擁抱新知識和前沿科技的族群。
03
執行公司大有來頭
提供技術支持的,是一家位于美國的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
它是由Ben Lamm(企業家)和George Church(世界著名基因學家、哈佛大學教授)聯合創辦,目標是推動“物種滅絕復活”和“物種保護基因工程”。
他們的目標不僅是“讓滅絕的動物重新走進世界”,還希望通過先進的基因技術為現存瀕危物種帶來希望。
這家公司在復活已滅絕動物這一塊,可以說是很有話語權。
看過《權力的游戲》的朋友,應該還記得里面的冰原巨狼。
現實中真的存在過類似的猛獸——恐狼(Dire Wolf),學名Aenocyon dirus,生活在距今1萬多年前的美洲大陸。
它曾是冰河時代北美生態系統的頂級掠食者,但在上一個冰期結束后滅絕了。
2025年4月8日Colossal Biosciences正式公布,科學家成功利用化石DNA復育出了“恐狼”。
這還上了時代雜志,引發大眾熱議。
目前還在同時推進復活猛犸象和渡渡鳥的計劃。
Ben Lamm對于復活恐鳥的時間表非常有信心。
他在采訪中說,“我樂觀地認為5年就能完成。Peter Jackson總是提醒我說——我們要更快。”
據傳Peter Jackson對Colossal投資超過1000萬紐幣。
其他投資人還包括名媛帕麗斯·希爾頓、橄欖球明星湯姆·布雷迪、演員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等。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5到8年的項目,但我更傾向于前半段完成。這不是那種要拖30年的事。”
考古學家已經造訪了那些存有大量恐鳥亞化石的洞穴,希望能從中提取DNA序列,重建巨鳥的基因組。
從科學角度看,這次合作也引起高度關注。
坎特伯雷博物館的自然歷史高級策展人Paul Scofield稱,該館收藏了全世界最多的恐鳥遺骸,其中很多保存完好,部分甚至仍含有大量DNA。
Colossal的團隊近幾個月一直在進行DNA提取和分析。
同時也在研究與恐鳥關系最密切的現存鳥類——一種生活在南美洲的鳥,未來可能被用作“基因載體”或“代孕母體”。
他們已經成功建立了這種鳥的完整基因組。
Scofield認為這是“令人驚嘆的成就”。
接下來幾年,他們希望為九個恐鳥種類都重建基因組,首先就是南島巨型恐鳥。
04
技術存在爭議
不過,Colossal的技術也引發爭議。
有些科學家指出,之前“復活”的恐狼其實只是現代動物,身上加入了部分滅絕物種的DNA,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起死回生”。
奧塔哥大學動物學副教授Nic Rawlence就在播客中表示,他不認同“de-extinction”(滅絕物種復活)這個說法。
他說:“這項技術確實令人驚嘆,也對現實中的保育工作有很大幫助,但它不是‘復活’,例如之前復活的恐狼,只是一個經過基因設計的灰狼。”
而Colossal的首席科學家Beth Shapiro則堅稱,他們的復活動物保留了關鍵特征,形成了全新的譜系。
項目也正在研究如果將恐鳥重新引入野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包括3D打印模型和生態系統研究。
等恐鳥誕生后,團隊計劃首先把它們安置在“寬敞而安全的生態保護區”中。
“你不會在基督城街頭看到恐鳥亂跑。”Lamm笑說。
“至于未來要如何放養,那就取決于毛利人、政府和新西蘭人民的決定了。”
對于這個計劃,網友們也是一片狂歡。
很多人激動地留言:
“我一直在博物館里看恐鳥化石,覺得如果能在野外看到真的恐鳥一定非常不可思議。我會持續關注這個項目,非常感興趣!”
要是真能復活的話,哪怕是一只,不僅是生物學屆的驚喜,也會給新西蘭帶來更高的關注度吧,希望這個能夠帶來更多游客,拉動經濟。
要是復原得多的話,量產起來說不準大家還能嘗嘗它的味道。
大家覺得呢?
ref:https://www.nzherald.co.nz/nz/south-island-giant-moa-de-extinction-plans-sir-peter-jackson-teams-up-with-colossal-biosciences/5M5QPE2VWVBYRAXPWH6OWOO4D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