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風向變了。
就在上個月,九部門聯合發文支持銀發經濟,各地紛紛跟進出臺配套政策。遼寧直接拿出真金白銀,智能化養老生產線補貼高達1000萬。無錫更是雄心勃勃,要在2030年前打造銀發經濟產業集群。
為什么突然這么重視老年人市場?
答案很簡單:年輕人不行了。
今年前三季度的消費數據已經說明一切。年輕人在干什么?躺平、擺爛、不婚不育不買房。社交媒體上最火的詞是什么?“算了”、“累了”、“毀滅吧”、“跳出三貸外”等等。
反觀60后、70后這批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人群,他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紅利期,有房有車有存款。更關鍵的是,養老金已經連續21年上漲。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們不僅有錢,還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壹、被低估的銀發消費力
數據不會撒謊。
2024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接近3億。這3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下海經商的,是第一批買商品房的,是第一批炒股票的。
他們見過世面,享受過經濟高速增長的紅利。現在退休了,有錢有閑有精力,正是消費的黃金時期。
看看周圍的健身房、旅游團、保健品店,主力軍是誰?不是996的年輕人,而是這些銀發族。
他們的消費特征極其明顯:
舍得花錢。一個按摩椅兩三萬,說買就買。一趟歐洲游五六萬,說走就走。
注重品質。不要便宜貨,要好東西。智能馬桶蓋、進口保健品、高端醫療服務,只要對健康有利,價格不是問題。
時間充裕。工作日的商場、景區、健身房,到處都是他們的身影。
貳、政策為何突然發力?
九部門聯合發文絕非偶然。
當前經濟形勢下,刺激消費成了頭等大事。可年輕人呢?房貸壓身、工作996、未來迷茫。別說報復性消費了,能維持基本生活就不錯了。
政策制定者看得很清楚:與其指望被房貸和內卷壓垮的年輕人,不如轉向有錢有閑的銀發族。
這就是為什么各地紛紛出臺銀發經濟政策。吉林要建1000個助餐點,遼寧直接給錢補貼,無錫要打造產業園。
背后的邏輯很簡單:銀發經濟不是未來,而是現在。
看看日本就知道了。日本老齡化比我們早20年,現在日本最賺錢的產業是什么?養老產業、醫療產業、適老化改造。松下、東芝這些巨頭,早就把重心轉向了銀發市場。
叁、年輕人的困境與無奈
為什么年輕人不消費?
不是不想,是真的沒錢。
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已經突破20倍,意味著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套房。即便咬牙上車,每月房貸占收入的60%以上。
剩下的錢,還要應付日常開銷、孩子教育、父母養老。哪還有閑錢消費?
更深層的是心態問題。
當努力不再與回報成正比,當內卷成為常態,當35歲就要擔心失業,年輕人選擇了最理性的應對:不婚不育不買房。
這不是個人選擇,而是時代的必然。日本韓國都出現這樣的情況。
肆、銀發經濟的想象空間
銀發經濟到底有多大?
保守估計,未來10年將是一個10萬億級別的市場。這還只是直接消費,如果算上帶動的產業鏈,規模更是驚人。
具體到細分領域,潛力巨大:
比如,智能家居改造,老年人需要的不是智能音箱,而是防摔倒報警器、智能藥盒、一鍵呼救系統。
還有醫療健康服務、文娛消費等等。你去旅游景點看看,最多的就是中老年旅游團。
最關鍵的是,這個市場才剛剛開始。
現在退休的這批人,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一代老年人,他們有存款、有養老金、有房產,消費能力遠超想象。
伍、未來已來
銀發經濟的崛起,其實反映了一個真相。
當代年輕人,正承擔著社會運轉的重任,對于消費,往往有心無力。老年人卸下了工作的擔子,老當益壯,反而成了消費主力。
這種錯位,不正是當下經濟轉型期的必然趨勢嗎?
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年輕人。
相反,發展銀發經濟本身就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養老護理、康復醫療、適老化改造,這些都需要年輕人參與。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年輕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我們現在布局銀發經濟,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阻擋不了老齡化的趨勢。
與其焦慮,不如順勢而為。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養老領域正是未來的朝陽產業。
畢竟,變老是每個人的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