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解放日報“抗戰?上海尋跡”報道組兵分多路,從不同視角尋找上海抗戰印跡。我們尋訪的第一路,便是重回當年戰斗歷史現場,回訪老兵和親歷者后代,追溯上海軍民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跡。以足跡丈量精神,以歷史照亮前路。
“八·一三”淞滬會戰88周年紀念日臨近,蘇州河畔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展廳內各類實物展品,靜靜訴說著當年那段悲壯歷史。細心的觀眾發現,不少展品的文字說明上,都寫著“俞建國先生提供”幾個字。
俞建國是一名上海執業律師,也是一位從事收藏30余年的民間收藏家,其中尤以抗戰收藏為多。十多年前紀念館籌辦,曾多次向全球征集相關文物。當時,俞建國從他收藏的3000余件抗戰收藏中精選出與四行倉庫抗戰歷史有關的珍稀藏品98件,提供給紀念館。
“我提供這批收藏,就是為了提醒人們銘記歷史,勿忘抗戰犧牲的勇士。”近日,記者采訪俞建國,請他講述那些歷史收藏背后的故事。
舊貨攤上淘到“四行孤軍”簽名冊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大場防線失守后,當時的中國軍隊88師師部所在地四行倉庫成了上海中心城區“最后的堡壘”。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余人在四行血戰四晝夜,掩護主力部隊撤退。
在俞建國的收藏中,有一件東西和88師直接相關:一頂M35德式鋼盔,這是二戰中德軍鋼盔的4個型號之一。1936年,國民黨曾委托德國在其本土制造了一批M35鋼盔用以裝備德械師,這頂鋼盔就是當年謝晉元所屬國民黨88師的裝備之一。
資料顯示,截至1936年,中國總共從德國進口了31.5萬頂M35型鋼盔,中國軍隊最早就是戴著它同侵華日軍作戰的。“別看當年進口的數量很多,現在已經很難找了。”俞建國告訴記者,88師是國民黨軍隊中最精銳的德式裝備師之一,經過淞滬會戰等戰役后,大多數裝備都湮沒在了戰火中。
那這頂鋼盔是哪來的呢?原來,十多年前,俞建國委托友人赴日收購一頂罕見的十九路軍使用過的斗笠未果,卻意外發現對方家中藏有此M35鋼盔。他判定這是日軍作為戰利品帶回的88師裝備,當即以約2萬元人民幣購得。后來,俞建國共收到兩頂M35德式鋼盔,他把尺寸更大的一頂提供給了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同樣從日本購得的,還有一張《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調(查科)》1500:1比例的閘北作戰地圖。這張地圖制作于1937年“八·一三”事變前,詳細描繪了閘北區的街巷。紀念館正是根據這張地圖,制作了當年的城市建筑分布模型。
在記者看來,俞建國提供給紀念館的收藏中,最令人感懷的,是一件“當代文物”。那是一本看上去平平無奇的筆記本,封面寫著“簽到簿”三字,翻開赫然寫著七位“四行孤軍”以及謝晉元夫人凌維誠的親筆簽字!這七位孤軍的名字分別是李錦堂、曹明志、王金玨、陳永生、齊從新、余長壽、張青軒。
這么珍貴的筆記本,從何而來?俞建國告訴記者,那是2012年,他在逛上海舊貨市場時,偶然在一個賣舊雜志的攤位上發現的。他后來才知道,這本筆記本是1985年9月2日八百壯士四行倉庫勒石紀念揭幕儀式上,孤軍老兵與凌維誠受邀親臨現場而留下的。如今,八百壯士都已離世,這份簽字也就成了孤品。
盡一份保存傳承歷史的責任
俞建國是一名老黨員,對歷史很感興趣,革命相關藏品收得很多,基本涵蓋從辛亥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
近年來,義勇軍、新四軍、八路軍等在不同歷史時期發行的紙幣、債券、支票等,成為他的主要收藏興趣。“紙幣的發行歷程,不僅能說明當時的金融狀況,也反映了戰斗軌跡,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俞建國說。
最讓俞建國難忘的,是一張和曾任東北義勇軍總司令朱慶瀾相關的募捐支票。“九一八”事變后,朱慶瀾在上海代表全國災民發出全國通電,呼吁立即停止內戰,摒棄政見,發動全國共同抗日,此后,他積極募捐支持東北義勇軍。
“說起來,朱慶瀾和上海還很有淵源。”俞建國告訴記者,1935年,由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拍攝的以宣傳抗戰為主題的電影《風云兒女》,就是由朱慶瀾出資拍攝的。影片主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但歌名未定,歌詞譜曲只寫了“進行曲”三個字,作為投資人的朱慶瀾就在“進行曲”前加上了“義勇軍”三個字,把該曲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后來成為國歌并傳唱至今。
俞建國給紀念館提供的很多文獻資料,是他多年來從廢品回收站、舊貨市場等地淘來的。其中有一份1937年8月25日中國共產黨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原始通電文件,他認為是最珍貴的,因為是當年共產黨通過地下電臺發往上海印刷的原始文件,是目前能見到的唯一一份。
此外,還有從1938年8月23日到9月3日的12期《每日譯報》原件。這12期報紙全文刊載了毛澤東撰寫的《論持久戰》。“《每日譯報》是上海中共地下黨出版的報刊,也是最早發表《論持久戰》的報刊,實屬珍貴和難得。”
“直面歷史的沉重,才能深刻理解如今和平的珍貴。”俞建國說,盡管越來越困難,但自己仍在盡力搜集和抗戰相關的歷史文物,盡一份保存、傳承歷史的責任。
原標題:《舊貨攤上淘到“四行孤軍”簽名冊,這些展品背后有何故事?》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顧杰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顧杰 鄔林樺 林子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