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與City Walk線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四行倉庫保衛戰”
位于上海市中心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歷經近百年風雨滄桑。它西側彈痕累累的墻面,至今仍默默見證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1931—1945年)期間最振奮人心的一場戰斗。
“四行”之名,源自其由當時的四家大型銀行——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與大陸銀行在1930年代共同建立的歷史背景。
1937年10月,謝晉元率領420余名中國士兵堅守戰略要地四行倉庫,抵御日軍進攻。他們浴血奮戰四晝夜,重創敵軍。
“四天的堅守,雖在整個戰爭中看似短暫,卻意義深遠。”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館長馬幼炯表示。
“這場戰斗發生在上海的心臟地帶,緊鄰當時的公共租界,中外人士皆能目睹。當時中國軍隊連遭挫敗,而四行倉庫的堅強抵抗極大鼓舞了全國士氣。”
謝晉元在戰前對部下說道:“這座倉庫,就是我們四百二十人的墳墓,只要一人在,就拼死抵抗。”——據其子謝繼民回憶錄記載。
紀念英雄
為激勵民眾、迷惑敵軍,四行守軍對外稱八百人,遂得“八百壯士”之稱。
如今,部分四行倉庫已改建為紀念館,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修復后的西側墻面上,特意保留了八個炮彈孔與400多個彈痕,成為戰斗慘烈程度的真實見證。
館內展陳結合實物、雕塑與現代科技手段,生動還原戰場氛圍。
“我們堅持在原址建立紀念館,并修復了老倉庫,尤其是西墻。通過多個場景復原,如蠟像士兵群像,力求完整呈現這場戰斗,銘記英雄們的壯舉。”馬幼炯解釋道。
館藏中最重要的珍品之一,是美聯社攝影師海嵐·里昂(Hyland Lyon)拍攝的兩組照片,記錄了日軍攻打四行倉庫與“八百壯士”撤退時的情景。
“這些罕見的戰地照片填補了國內檔案的空白,為我們完整保存這段寶貴的戰爭記憶提供了重要資料。”馬幼炯說。
自2015年紀念館對公眾開放以來,參觀人數持續增長,尤其在2020年電影《八佰》上映后達到高峰。僅去年就接待超過154萬人次,其中三成來自上海以外地區。
“我們接待了來自全國所有省份的游客,”馬幼炯介紹道,“暑假期間,大量青少年結伴前來,作為研學游的一部分。”
City Walk之旅
為將歷史體驗從紀念館內延伸至城市空間,紀念館聯合本地文化機構“心城市”共同研發并推出了一條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主題的City Walk導覽路線,沿蘇州河行走,再現當年“八百壯士”足跡。
該City Walk線路覆蓋西藏路橋、中國銀行堆棧舊址及孤軍撤退路線等重要節點。
“我們這幾年聯合紀念館,對沿線點位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心城市創始人兼CEO朱一寧表示,“這條特別的City Walk線路,每次報名一開放,不到5分鐘即告滿員,火爆程度遠超預期。”
這條City Walk線路旨在讓歷史更易親近、更具吸引力,尤其對年輕人和國際游客。“歷史不應只停留在書本或博物館中。沿著真實的歷史發生地走一遍,才能切身‘走入’歷史。”朱一寧說。
今年,這條City Walk線路預計會安排八場導覽,其中兩場為英文專場,專為外籍游客準備。“很多家庭是家長帶著孩子來參加。我們對孩子們的歷史知識和參與熱情印象深刻。”朱一寧補充。
“重走歷史之路,不僅是緬懷,更是啟發未來。”朱一寧強調,通過重走這些歷史路徑,人們在回望城市記憶的同時,也能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場City Walk城市漫步,也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我們有時被稱為‘行走的博物館’或‘行走的課堂’。”朱一寧說,“讓大家與這些歷史場所建立更緊密的情感連接。當‘四行倉庫’或‘蘇州河’不再只是地圖上的名字,人們就會對這座城市產生更深的熱愛。”
智能教育與未來探索
紀念館也在探索更多敘述方式,如沉浸式技術與人工智能應用。“在保護實物證據的同時,我們也嘗試用更創新的方式吸引尤其是年輕人。”馬幼炯表示。
除公眾教育外,紀念館還持續開展史料征集與研究工作,每年舉辦20到30場抗戰主題的紀念活動。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四行倉庫作為民族犧牲與堅定意志的象征,銘刻在現代中國的奮進史中。
“很難想象,這些年輕將士們為了國家,犧牲自己的一切。”21歲的英國留學生、本次City Walk的參與者、同濟大學學生本杰明·米勒在參觀紀念館后說。
“我們這一代人或許未曾從這種角度思考世界,但正是他們的犧牲換來了今天的繁榮。”
“通過這段City Walk,可以欣賞風景,也能深入了解這段歷史。這不僅僅是對戰爭的了解,更有助于理解整個中國與上海。我希望有更多外國游客能發現上海的這一面,因為這對從當代視角理解歷史至關重要。”他補充道。
本文翻譯自2025年7月11日《中國日報》,如需閱讀英語原文,可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編輯:路景斕
來源:SimpliCity心城市(作者:《中國日報》記者 鄭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