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考古學匯入20世紀中國巨變的洪流,從一開始便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這門學問生根于中國,絕非偶然。借科學的認識方式重新探求古史,在救亡與啟蒙急切的變奏中,一群考古學人聚首天府之國,為四川大學開啟考古學事業之門,也喚醒了瑰麗雄奇的古蜀文明。
進入新時期,川大考古學承前啟后,在幾代學人的接續奮斗下,迎來了全面騰飛。學科建設日臻完善,成為教育部首批博士點、國家級重點學科,并最終于2020年升格為獨立的考古文博學院,彰顯了其強大的綜合實力與學術地位。在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四川大學的考古學專業排名全國第二,僅此于北京大學。
深厚的歷史底蘊、清晰的地域聚焦、強大的科技支撐,共同熔鑄了四川大學考古獨特而卓越的人才培養模式。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含旅游學院、考古文博學院)的教學傳統源遠流長,其深厚底蘊可追溯至1875年肇始的尊經書院。歷經百年積淀,學院已構建起貫通歷史學、考古學、旅游管理三大領域的本碩博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其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個專業榮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學術型碩士點與博士點覆蓋廣泛,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院匯聚了一支172人的精銳師資隊伍,其中不乏杰出教授、文科講席教授及眾多正高級專家,他們不僅是課堂上的引路人,更是科研前沿的開拓者,近五年牽頭承擔的國家級項目便超過200項,源源不斷地將前沿成果反哺教學。卓越的教學支撐體系是學院的另一大優勢: 學院建有3個實驗室,分別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四川大學考古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校級實驗室——四川大學旅游實驗教學中心、院級實驗室——四川大學口述史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中心。三大專業圖書館珍藏的15萬冊典籍,特別是豐富的藏學與考古學特色文獻,浸潤著濃厚的學術氛圍。
尤為可貴的是,學院深深扎根于西南沃土,將三星堆的考古現場、藏區的田野調查轉化為最生動的課堂,使學生得以在觸摸歷史脈搏、解析地域文化的獨特實踐中,錘煉出扎實的學術功底與過硬的實踐能力,充分彰顯了其立足西南、引領全國的人文社科頂尖教學實力。從1986年震驚世界的一、二號祭祀坑的發掘與研究,到近年來新發現的六個祭祀坑的考古“大會戰”,川大人始終是主力軍與核心智囊。
從徐中舒先生播下火種到如今在三星堆的考古前沿閃耀光芒,并以前沿科技引領學科變革,四川大學考古學走過了近一個世紀不平凡的征程。生于憂患,長于開拓,成于創新,始終與國家命運、文明探源緊密相連,功“喚醒”了沉睡數千年的古蜀瑰寶,更以其立足西南、貫通文理、頂天立地的學科體系,持續為解讀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守護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貢獻著不可替代的“川大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