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的內容。
前言
初相見時他還是受大家敬仰的武俠片名導,本來是可以體面的老去,而如今卻在網(wǎng)絡上是“萬人嫌”的樣子,走到這一步,不知道張紀中是否后悔過呢?
如今看著家里的四個娃娃,自己花白的頭發(fā),還想要繼續(xù)造娃,當真還以為自己是小伙子呢?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在華語影視圈,張紀中曾是一個標志性的存在,他以翻拍金庸武俠劇聞名,打造了《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等經(jīng)典作品,被譽為 “大陸武俠劇第一人”。
但是近年來,這位 74 歲的老牌制片人卻頻繁因私生活爭議登上熱搜,從受人敬仰的藝術家淪為公眾輿論的 “萬人嫌”,他的人生軌跡如同此前導過的一場跌宕起伏的大戲一般,相互交織著。
張紀中單從職業(yè)生涯來講,確實是沒什么可說的,堪稱傳奇,從山西下鄉(xiāng)知青到央視金牌制片人,他用近四十年時間打造了屬于自己的影視帝國。
1994 年,他參與制作的《三國演義》以 46.7% 的收視率轟動全國,而這不過只是他給影視圈的一個小小的震撼罷了,隨后的《水滸傳》更是創(chuàng)下 78% 的收視奇跡,主題曲《好漢歌》傳遍大街小巷。
進入 21 世紀,他將目光投向武俠題材,用《笑傲江湖》《神雕俠侶》等作品重新定義了大陸武俠劇的美學風格,盡管這些作品因改編爭議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其在影視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的是大多數(shù)人還是挺認可的,從收視率和重復播放的數(shù)據(jù)來看,戰(zhàn)績可尋。
不得不說張紀中擅長將歷史厚重感與武俠浪漫主義結合,邀請袁和平等頂級武術指導設計動作場面,啟用李亞鵬、周迅等明星吸引觀眾,還善于挖掘發(fā)現(xiàn)新演員,劉亦菲的小龍女驚艷了一代人。
巔峰時期,他的作品占據(jù)央視黃金檔,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2015 年,他獲得 “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這是對他職業(yè)生涯的最高褒獎。
與事業(yè)的輝煌相比,張紀中的感情生活堪稱一部 “倫理大戲”,他的三段婚姻跨越半個世紀,每一段都伴隨著爭議。
張紀中的第一段婚姻始于 1970 年代的山西下鄉(xiāng)時期,他與北京知青王玎相戀結婚,育有一女,這段婚姻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維系了 14 年,最終因張紀中事業(yè)重心轉移而變了味道,盡管他后來在采訪中提到 “前半生有婚姻無愛情”,但這段經(jīng)歷為他的人生埋下了第一顆情感炸彈。
1980 年代末,張紀中在中央戲劇學院進修期間,與小自己 21 歲的學生王菁華相戀,這段婚外情導致他與王玎離婚,但最終因王菁華選擇事業(yè)而告終。
此后,他與央視編導樊馨蔓展開了長達 20 年的婚姻,并在其支持下迎來事業(yè)巔峰,然而2016 年的離婚大戰(zhàn)徹底撕下了 “模范夫妻” 的偽裝 —— 兩人互相指控出軌,張紀中被曝轉移 3 億資產給助理杜星霖,最終支付天價贍養(yǎng)費才結束這段關系。
定下來了?
與杜星霖的結合將張紀中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兩人相差 31 歲,從助理到妻子的身份轉變受到不少詬病。
2016 年離婚后,張紀中迅速與杜星霖結婚,并在 8 年內生下 4 個孩子,最小的 “小龍珠” 出生時他已 74 歲。
這段婚姻被質疑為 “利益交換”,杜星霖被指貪圖錢財,而張紀中則被批 “為老不尊”,更引人注目的是,兩人頻繁在社交媒體秀恩愛,卻被拍到當眾爭吵、杜星霖直播中嫌棄張紀中 “嘮叨” 等真實畫面,引發(fā)公眾對其婚姻真實性的質疑。
如今74 歲的張紀中仍需為四個孩子的未來奔波,他坦言養(yǎng)娃壓力巨大,甚至考慮拍短劇補貼家用,“高齡奶爸” 看來確實有些吃不消了,網(wǎng)友質疑他能否活到孩子成年,更擔心其健康狀況。
2024 年送孩子上學時的交通事故,以及杜星霖頻繁素顏憔悴的狀態(tài),都讓公眾對這個家庭的穩(wěn)定性產生擔憂。
另外張紀中和前妻樊馨蔓的法律糾紛持續(xù)近十年,也是大家喜歡熱議的話題,張紀中多次因侵犯隱私權、名譽權被判賠償?shù)狼福瑓s拒不履行判決,最終被法院強制執(zhí)行。
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他的公眾形象,從 “德藝雙馨” 淪為 “老賴”,法律界人士批評他 “缺乏道義依據(jù)”,網(wǎng)友則痛批其 “利用輿論包裝受害者”。
因此為維持生計,張紀中與杜星霖簽約傳媒公司,將婚姻和孩子作為 “流量密碼”,他們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育兒日常、直播帶貨,甚至被指出拿離婚糾紛炒作。
2024 年,兩人直播收入高達 2.3 億元,卻因頻繁消費私生活引發(fā)爭議,有網(wǎng)友指出,這種行為 “將家庭隱私明碼標價”,本質是就是在網(wǎng)絡上“割韭菜”一樣的行為。
張紀中還曾公開宣稱 “該玩就玩!死了也要做風流鬼”,這種享樂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貫穿其情感與事業(yè),從知青時期的叛逆到中年的風流,再到晚年的 “高齡生子”,他始終在挑戰(zhàn)社會常規(guī)。
不過“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這種選擇也帶來了沉重代價,與前妻的決裂、公眾形象的崩塌、家庭關系的不平衡,現(xiàn)在幾乎與前妻女兒斷絕聯(lián)系,都讓他的晚年充滿爭議。
更諷刺的是,他試圖通過短視頻塑造的 “74 歲少年” 人設,反而暴露了其試圖對抗衰老、證明自我價值的焦慮。
張紀中的人生如同一部武俠劇,既有巔峰時刻的輝煌,也有跌落谷底的狼狽,他的爭議既是個人選擇的結果,也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藝術家的公眾形象如何保持純粹?高齡生育背后的倫理問題如何平衡?這些問題不僅關乎張紀中個人,更值得整個社會深思。
或許,正如他在散文集《人在江湖》中所寫:“江湖路遠,恩怨情仇終成過往。” 在輿論的浪潮中,張紀中終將淡出公眾視野,但他留下的爭議與思考,卻如同他的武俠劇般,成為時代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