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司藤》里的“放肆藤你”CP時隔五年官宣二搭《龍骨焚箱》,當孟子義和李昀銳從《九重紫》到《尚公主》再續前緣,當趙今麥和張凌赫?在《度華年》中合作后,迅速官宣二搭現代劇《櫻桃琥珀》,繼續演繹青梅竹馬的戀人,影視圈似乎正在掀起一場“CP返廠潮”。
網友調侃這是:“同一演員與不同搭檔反復組CP的排列組合?”
這波操作看似是制作方與粉絲的“雙向奔赴”,實則暴露了行業依賴“安全牌”的生存邏輯。當“排列組合”成為內容生產的主旋律,我們不禁要問:這場以情懷為名的游戲,到底能玩多久?
為何“二搭CP”成行業新寵?
首先是流量與熱度的雙重保障。對于制作方而言,二搭CP是“安全牌”中的王牌。已驗證的CP組合自帶龐大的粉絲基本盤,能夠為項目提前鎖定關注度。
例如《司藤》中景甜和張彬彬的“放肆藤你”CP曾掀起全網嗑糖熱潮,如今二搭《龍骨焚箱》,未拍先火,招商和宣發事半功倍。同樣,孟子義和李昀銳在《九重紫》中的化學反應也已通過市場檢驗。《尚公主》是新麗的重磅項目,對孟姐和小林來說,絕對是目前能接觸到的頂級主角資源!CP二搭自帶熱度+新麗制作保基準,既降低了選角風險,又借勢前作熱度,形成“1+1>2”的效應。
其次CP粉經濟長情且高粘性。CP粉是內娛最“能打”的群體之一。他們不僅熱衷追劇、控評、刷數據,更愿意為CP衍生消費買單:雙人代言、聯名雜志、周邊產品往往銷量驚人。例如《陳情令》播出多年后,“博君一肖”CP仍能帶動品牌聯名秒罄。二搭劇恰好迎合了CP粉“續寫故事”的訴求,通過新劇構建“平行時空”,進一步釋放粉絲經濟潛力。
再次是Z世代“沉浸式嗑CP”的審美需求。年輕觀眾對“嗑CP”的追求已超越劇情本身,更注重情感投射與互動體驗。二搭劇通過復用成功CP,直接觸發觀眾的“回憶殺”與情感連接,降低理解門檻。例如《長相思》第二季延續原班人馬,觀眾無需重新適應角色關系,嗑糖體驗無縫銜接。這種“熟人局”的默契感,比新CP更容易引發社交平臺上的話題發酵。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影視行業降本增效,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疲態盡顯。二搭CP成為片方規避風險的捷徑,既有前作口碑背書,又能復用現成的營銷話術。尤其在古偶、現偶賽道中,演員CP感比劇本創新更影響觀眾留存,這些都導致制作方更傾向于“排列組合”而非冒險試新。
然而盡管二搭CP優勢明顯,但過度依賴“二搭CP”模式,卻也埋下了不少隱患。
“換乘戀愛”背后的行業隱憂
當市場上充斥著相似的CP組合、雷同的互動套路,觀眾難免會審美疲勞,最終導致這類作品的熱度迅速消退,甚至影響整個題材的市場壽命。
更值得警惕的是,演員可能因此被定型,長期綁定某一類角色或搭檔,導致戲路越走越窄。觀眾習慣了他們在固定CP中的形象,很難接受新的嘗試,使得演員的轉型變得異常艱難。比如說孟子義,目前所接觸的劇本基本就是古偶,角色也基本雷同,最近播出的新劇《桃花映江山》中她飾演的“姜桃花”一角既有謀略又懂得偽裝柔弱,展現了智謀無雙的形象。這似乎和之前她所飾演的角色類型大同小異。
與此同時,過度營銷真人CP雖然能短暫引流,卻也容易讓演員淪為“工具人”,戲里戲外被迫配合營業,甚至引發番位之爭、團隊矛盾,最終消耗演員自身的口碑和觀眾緣。
此外,資方對“老面孔”CP的依賴,無形中擠壓了新人的發展空間。制作方為了降低風險,寧愿重復使用已被市場驗證的組合,也不愿給新人機會。長此以往,行業生態會逐漸僵化,新人難出頭,內容創新乏力,最終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惡性循環。
可見,二搭CP模式雖有其商業價值,但若不加節制地濫用,不僅會讓觀眾厭倦,還會限制演員發展、阻礙行業創新。市場需要更健康的創作生態,在滿足觀眾喜好的同時,也要給新人機會、給創新留出空間,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CP經濟如何“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真正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作品,往往不是靠CP營銷取勝。那些引發觀眾深度共鳴的影視內容,靠的是扎實的劇本、立體的人物和真摯的情感表達。比如《人世間》中細膩呈現的家庭關系,《漫長的季節》里復雜深刻的人物羈絆,這些作品都證明了:當創作回歸本質,觀眾自然會報以熱烈回應。CP可以是錦上添花的元素,但絕不能成為內容創作的全部。
值得欣慰的是,市場已經開始顯現出突破單一模式的跡象。“姐狗戀”打破年齡桎梏,讓成熟女性魅力得到正視;“雙強CP”摒棄了傳統強弱設定,展現平等健康的親密關系;甚至一些反套路的非典型組合,也因真實鮮活而贏得觀眾喜愛。這些變化說明,觀眾的審美正在進化,他們對CP的期待早已不局限于顏值匹配,而是渴望看到更具現實質感和情感深度的關系呈現。
但要讓CP經濟真正可持續發展,行業需要建立更健康的生態機制。一方面,應當避免同一組演員的過度綁定,給市場留出消化空間,也給演員更多突破自我的機會;另一方面,需要為新人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讓真正有實力的演員能夠憑借演技而非CP熱度獲得認可。同時,平臺和制作方應該拿出更多勇氣,支持創新題材和多元化的關系敘事,而不是一味復制已被驗證的套路。
說到底,CP經濟的生命力不在于重復消費觀眾的情懷,而在于持續產出打動人心的作品。當行業能夠平衡商業訴求與藝術追求,當創作不再被流量焦慮裹挾,CP才能真正成為豐富影視表達的助力,而非限制創作自由的枷鎖。這需要從業者保持清醒,更需要市場給予創新足夠的包容與耐心。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迎來一個更繁榮、更多元的影視創作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