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7月8日乘聯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國產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新能源銷量為546.8萬輛,在整體市場1090.1萬輛中的占比是50.2%。
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累計占比有史以來首次過半。
回到整體市場來看,數據顯示6月國產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同比增長18.1%至208.4萬輛,這是同期歷史上首次超過200萬輛。
此前的最高值是2022年6月的194.4萬輛,彼時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開始落地實施,大大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
而今年,自5月中旬起國內多個城市曾宣布暫停汽車以舊換新補活動,6月其中部分城市已恢復,另一部分則在7月國家新一輪補貼資金下達后才再次重啟補貼。
這一情況引發連鎖反應,部分消費者為了搶搭政策的末班車積極看車、訂車和購車,再加上車企和經銷商也為沖擊季度、半年目標而加碼促銷力度,所以6月雖開始逐漸進入車市的傳統淡季,但卻繼續呈現向上的走勢。
今年上半年,除1月受春節假期的影響走跌之外,其余5個月國內零售市場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幅,依次分別為2月25.6%、3月14.4%、4月14.5%、5月13.3%和6月18.1%。因此,今年上半年國產狹義乘用車零售總銷量達到1090.1萬輛,同比增幅擴大至10.8%。
批發方面,受市場需求和政策的推動,國內汽車經銷商們積極增加庫存,出口也繼續走高,是以6月國產乘用車的批發銷量也創下249.0的歷史同期新高,今年上半年批發總銷量更是同比增長18.7%至1327.9萬輛。其中,6月國產乘用車出口量亦取得48萬輛的單月歷史新高,自主品牌的出口也首次突破40萬輛的門檻達到41萬輛。
新能源累計滲透率首次超過50%
視線再次回到新能源市場,6月國內狹義國產新能源銷量繼續走高至111.1萬輛,環比增加8.4萬輛,創下上半年有史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
正如前文所說,這一走勢的背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報廢更新和新能源購置稅減半政策,以及車企和經銷商的加大優惠力度,特別是部分城市以舊換新政策的暫停刺激了消費者。
這也使得6月新能源在國內零售市場的滲透率再創歷史新高達到53.3%。因此,盡管今年1月零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只有41.5%,但得益于6月的強勢走高,加上3月至5月零售的新能源滲透率分別達到51.1%、51.5%、52.9%,上半年才得以首次沖過50%的門檻。
從新能源市場的各細分領域來看,純電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
6月,純電銷量同比增長33.1%至66.1萬輛,插混增長32.4%至33.4%,增程式增長7.8%至11.6萬輛。即便同期對比基數幾乎是插混的兩倍,6月純電的增幅仍略高于插混,
今年上半年,純電的銷量更是超過插混的兩倍,兩者分別為332.9萬輛和160.2萬輛。
當然,必須承認的是,純電如此強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吉利星愿、比亞迪海鷗(參數丨圖片)為代表的微小型純電車的推動,在政策的補貼之后它們的性價比非常高,故而也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
在批發銷量中,雖然隨著純電動車再次大量出口到歐盟市場,新能源出口量同比增長116.6%至19.8萬輛,但6月出口量能再創新高主要是依靠傳統燃油車的增加,而且后者依舊在乘用車出口里占據過半份額,因此6月新能源在批發中的占比再次跌破50%回落至49.8%。
由于今年新能源批發滲透率僅在4月和5月超過50%,特別是1月至3月分別只有42.3%、47.0%和46.8%,所以上半年的累計滲透率也只收于48.6%。
再從以車身形式區分的傳統三大細分領域來看,6月更受消費者喜愛的SUV在國內銷量達到104.0萬輛,在微小型純電的推動下,轎車18.1%的增幅幾乎追平SUV的18.5%,可兩者銷量之間差距仍達到9.2萬輛。今年上半年國內共售出轎車503.4萬輛,SUV為535.8萬輛。
至于MPV市場,6月也收獲了今年內的單月最好成績9.7萬輛,在5月和6月分別增長20.6%和14.3%之后,上半年同比增幅也得以擴大至5.9%。
比亞迪吉利奇瑞穩坐前三
而6月新能源零售滲透率和整體市場銷量雙雙創下新高的之后,依靠的仍是自主陣營的帶動。
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為134萬輛,同比增長30%,在零售市場中的份額為64.2%,同比增加5.6個百分點,上半年自主的份額更是增加7.5個百分點至64%。同時,自主在批發市場中則為67.1%,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4月65.5%和70.3%,以及5月的65.2%和69.4%,6月自主在零售和批發中的占比都有所收窄,這是因為面對自主的沖擊,部分合資品牌的產品和銷售策略做出了不小的調整,特別是在新能源市場也有不小的收獲,比如日產N7和豐田鉑智3X。
這兩點在6月的車企零售和榜單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比如,在零售榜單中,比亞迪和吉利汽車分別以35.2萬輛和19.6萬輛繼續摘得冠亞軍頭銜,其中比亞迪是今年內首次超過30萬輛,吉利雖沒能保持在20萬輛以上,但其49.6%的增幅十強中最大,一汽-大眾也以14.3萬輛的年內新高再次回到三強之列,長安汽車盡管被擠至第4,48.4%的增幅卻僅次于吉利。
在批發榜單中,自主車企們的表現更出色,不僅比亞迪和吉利繼續占據前兩名,在出口的加持下,奇瑞汽車以22.5萬輛來至第3,一汽-大眾則只能以15.8萬輛居于第4。
在兩個榜單中,還值得關注的是,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雙雙出現在零售榜單中,只是在國內車市同比增長近20%的前提下,廣汽豐田仍下跌2.3%。此外,在國內新能源銷量增幅超過20%的大環境中,特斯拉中國的零售增幅卻只有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