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關于湖南沅陵縣七甲坪鎮森林中焚燒垃圾的視頻引發輿論關注。視頻中,成堆的電子垃圾與生活垃圾在茂密林間露天焚燒,刺鼻氣味彌漫,而焚燒點下方正是連通沅江的洞庭溪。事件曝光后,當地政府叫停了焚燒并啟動清理。
據官方通報,涉事地點為桃坪村“臨時垃圾焚燒點”。然而,“臨時”二字并不能消解問題的嚴重性。垃圾未經防滲處理直接堆放,焚燒產生的有毒物質可能隨雨水滲入土壤和溪流,對洞庭溪及沅江流域生態造成長期威脅。而森林覆蓋率高達77%的七甲坪鎮,本是綠水青山的典范,卻因此面臨生態反噬。事實上,早在2020年我國就已明確要求“垃圾焚燒設施全覆蓋”,但部分偏遠鄉鎮處理能力未能同步跟進。
此次事件中,當地承諾轉為“村收集、鄉集中、縣處理”的模式,雖是進步,但需警惕“表態式整改”。若后續監管缺位、清運不及時,問題仍會復發。根治此類問題多管齊下才是關鍵。而更重要的是強化監督鏈條,比如建立舉報獎勵制度,以及利用無人機巡檢等技術手段助力監管等等。唯有將環保機制扎緊到"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守住我們的山河。
編輯: 游瑋
責編: 張蘊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