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體檢是越來越重視了。
48歲的萬先生就給自己安排了一套全身體檢,檢查報告出來之后,顯示左右兩肺上各長了好幾個肺結節,其中最大的直徑為7mm。
萬先生聯想到自己爺爺也是因為肺癌去世的,癌癥具有遺傳性,那會不會自己的肺結節是癌癥前兆呢?
一想到這里,萬先生就十分害怕,擔心自己的結節會癌變。
肺結節是肺癌前兆嗎?
肺結節是指在肺內,卻不屬于正常肺組織的結節狀陰影,在CT上的表現就是一塊塊類圓形、不透明的“白塊”。
如果將肺比喻成“一團蓬松的棉花”,那么肺結節就是那團棉花里藏著的“一塊硬幣”。
而“這些硬幣”是否會變成肺癌,我們主要從兩個維度進行判斷。
第一是結節的直徑,直徑越大癌變概率越高。直徑小于5mm的肺結節,惡變幾率在1%以下,而直徑大于30mm,惡變幾率則為61%-80%。
分類
維度一:直徑(mm)
維度二:密度
≤5肺微小結節
磨玻璃結節
5-10肺小結節
實性結節
10-30肺結節
混合性磨玻璃結節
≥30肺腫塊
第二是密度,良性概率最高的是實性結節,惡性概率最高的是混合性磨玻璃結節,惡性率在 60%以上。
有研究指出,我國正常人群體檢肺結節檢出率為20%~40%,最后確診肺癌的患者僅為篩查總人數的1%~2%,所以肺結節不等于肺癌,并且90%的肺結節都是良性,不必過分擔心。
肺結節該切,還是留?
何時復查?
01
直徑10~30mm之間的肺結節,建議切除
這部分結節癌變風險較大,做手術切除,治療效果最好,甚至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
至于切完之后會不會復發?對于良性結節,切完復發概率幾乎為零;而惡性結節則要根據其分期、病理類型來判斷。
02
直徑7~10mm的肺磨玻璃樣結節,先觀察3個月再看要不要切
年輕人出現7mm以下的磨玻璃樣結節多為良性,且有一部分經過吃藥或觀察后會自行消失。
所以建議先觀察3個月再決定,如果在觀察期發現結節變大、實性成分增加,應該考慮手術切除。
如果同時存在很多個磨玻璃樣結節,原則上是先處理大的,其他先觀察,再決定是否做處理。
03
直徑4~6mm的肺結節,有變化時再切
這種結節在短期內惡變概率較低,建議在查出來之后大概6個月復查一次,若連續2~3年沒有變化,可以每年復查一次。
04
直徑1~3mm的肺結節,定期復查就行
這種微小結節癌變風險很低,大部分情況下每年復查一次就行。
多3做件事,遠離肺結節
1
預防感染
肺在受到炎癥刺激之后,就會容易長結節,常見的有感冒、肺炎、支氣管炎、肺結核等。
一篇發表在《BMJ》的研究顯示,在維生素D低于25nmol/L的人當中,每天或每周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讓他們遭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減少。
適量補充維生素D既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還可以預防呼吸道感染,是預防肺結節的不錯選擇。
2
避免吸入空氣污染物
各種工業化所致的空氣污染、裝修涂料所致的室內污染、廚房油煙、香煙、電子煙霧等,都會刺激呼吸道和肺,成為肺結節的誘發因素。
盡量遠離這些高危環境,同時自己要戒煙,也要避免被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中;在空氣質量較差的天氣出門,記得佩戴能有效過濾PM2.5的口罩,家中也可以放置空氣凈化器,來減少污染物侵襲。
3
定期體檢
年齡超過45歲的男性,長時間大量吸煙,有肺癌家族史,經常接觸到石棉、鈹、鈾、氡等致癌物質的人,更容易得肺結節,所以要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肺部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專家組.2015, 38(004):249-254.
文章作者:柯柯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