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團廣德市委組織8200余名大學生奔赴基層一線,深入鄉村、企業、學校和紅色教育基地,廣泛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化身“鄉村代言人”“新媒體創作者”“文旅推薦官”,圍繞康養、文旅等多角度開展調研和短視頻創作,用青春的視角解鎖美麗廣德,用實際行動為廣德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青春足跡:從校園到基層的實踐助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Mr. China——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團隊把目光聚焦在山村,用細膩的視角挖掘鄉村振興的發展密碼。在磚橋,他們探尋千年古樹等文化遺跡;在金雞籠村,他們捕捉“黃金芽”特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的新動力,讓鄉村振興的故事傳向遠方。
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師生們選擇用人物串聯起廣德的溫度。他們探尋非遺傳承人的紫砂壺工作室,聽企業一線員工講工匠精神,將這些平凡又閃光的廣德人物故事搬上新媒體平臺,讓觀眾觸摸到最真實的肌理與情懷。
專業賦能:從課堂到田野的融合傳播
在太極洞、茁草堂、花溪谷等景區,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語你同譯”研究生團隊通過實地考察、游覽動線等景區服務內容,與景區方探討標識翻譯策略,逐句打磨“鐘乳石奇觀”“喀斯特地貌”等術語的英譯版本,完成景區講解詞翻譯,擬定文化IP推廣宣傳方案,開啟了一場以青春之名賦能文旅發展的深度探索之旅。
安徽工程大學“青禾筑夢”團隊在桐汭街道蘇覺社區,深入偉國葡萄園、蘇覺果園及西瓜園,精心組織策劃拍攝了“水果拍賣會”和“牛小桃果園日記”等創意短視頻,用年輕化的表達放大廣德水果的網絡聲量,既拓展了農產品的宣傳渠道,更以專業創意賦能產業特色,助力鄉村振興。
青春代言:從初心到行動的青年擔當
廣德市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組成講解員隊伍,走進“一地六縣”展示館、好人館等場館,用專業與熱情為文旅振興注入鮮活的青春力量。在“一地六縣”展示館,他們對著區域規劃圖一遍遍梳理發展脈絡,將抽象的藍圖轉化為生動的敘事;在好人館,他們逐字逐句研讀道德模范的事跡,從泛黃的照片里捕捉那些藏在細節里的溫暖與堅守,讓本土的正能量故事直抵人心。這些年輕的聲音,讓場館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畫面都“活”了起來,他們不僅是文化的傳遞者,更是連接青年與家鄉的紐帶,用熱忱與專業為文旅振興寫下鮮活的注腳。
90余支團隊,320余件圖文和短視頻作品,從文化傳承到產業賦能,從故事傳播到精神傳承,青春的足跡所至,為這座城市的文旅出圈添上了靈動的青春色彩。
(通訊員 賴潔 羅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