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陽區左家莊街道,有一條長100余米、設置老舊、可以通向亮馬河畔的背街小巷——左巷,如今正在成為居民休憩放松的新去處和“花園會客廳”。
據了解,左巷位于京城大廈西側,南側直達亮馬河畔,北側與新源南路相連,作為亮馬河步行入口,全長104.9米,最寬處16米,兩側多種業態齊聚,既有京城大廈商務樓宇,又有新源南路8號樓等居民住宅樓,還有常贏三兄弟、桔子酒店等經營門店。改造前,小巷還是居民避之不及的“三亂”街巷,僅作為居民通往亮馬河的通行道路的空間存在。
為更好的實現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左家莊街道貫徹“以河道復興帶動城市更新”的發展理念,對左巷的縱向延伸和承載進行了系統性規劃和精準實施。街道以“規劃引領、問題導向、智庫賦能”為原則,通過“多師聯動”機制推動左巷的更新改造——責任規劃師統籌空間布局,建筑師優化功能分區,園藝師打造生態景觀,城市視覺師聚焦氛圍營造,品牌藝術師挖潛核心價值。
改造后的左巷打破“背街發展”困局,采用“商戶-物業-社區”共管模式,通過拓寬人行空間、增設停車棚、休憩座椅與智能照明,滿足新源南路8號樓居民及附近商務樓宇上班族休憩及停車需求,真正實現“煙火氣”與“宜居度”并存,成為亮馬河首個垂直花園街巷。
背街小巷作為居民生活的場所,有著旺盛的內生動力。為增強街巷特色文化內涵,左家莊街道按照“一巷一特色、一景一格局”的思路,在提升巷內配套基礎設施的同時,融入城市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視覺環境和游憩環境,塑造了一個向上、昂揚、充滿力量的左岸文化特色空間禮盒。
街道通過因地制宜,將左巷打造成傳遞生態文明理念的窗口,也是展示花園城市建設的基地,創新實踐探索出一條兼顧民生改善、文化空間、經濟激活與基層治理升級的可持續更新路徑。
在改造進程中,街道智庫專家巧用邊角空間,打造居民隨時交流駐足的室外共享城市會客廳;園藝師開出“植物處方”打造城市畫廊,讓“水美家園”的生態底色更加出彩,精選本土野生植物為景觀核心,打造低維護、可持續、高顏值、多樣性的低碳花園,與“左岸本草花園”遙相呼應,共同勾勒出花園式的街道空間;道路兩旁企業貢獻室內空間開辟新型商業街區;周邊企業工作人員、轄區居民積極參與,通過共治共享打造“商居共融”模式城市治理新樣本。
作為城市更新的一項工程,左巷還從“多元參與”的改造轉向“精品街巷”的深化,致力于形成“商務樓宇-特色餐飲-精品酒店”的業態結構。在小巷道路周邊拓展文化、商業等各類場景,積極探索與文旅項目的融合,通過植入創新業態,展示包容開放、薈萃多元的左岸文化形象,持續打造國際化活力街區形象。
目前,街道結合現有產業基礎持續對左巷進行提檔升級,已陸續開展“夏日光影 鄰里共賞”公益電影展映活動等,將優秀“文化大餐”送到居民身邊,加深鄰里之間的情感,讓社區生活“有聲有色”,用健康文明、喜聞樂見的方式,為社區居民帶來更多樣的文化體驗,不斷推動社區文化建設,真正實現文化樂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
未來,左巷還將開展常態化市集、周末微型演出、文藝展覽等特色活動,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增長,形成“打卡引流—文旅消費—文化傳播”的閉環效應,繪就出“美食+活動+娛樂”的多元消費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