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島內“大罷免”進入倒數沖刺,首波投票將于7月26日舉行。島內媒體人單厚之評論指出,從4月開始,民進黨就已經鎖不住“抗中保臺”議題,特朗普關稅的沖擊、匯率的大幅變化,加上當時又傳出民進黨不分區民代沈伯洋父親做大陸生意、臺監察機構濫用公務車等事件,相關指控都出現破口。民進黨手中的牌可說是“一下子少了許多”,后來又把所有火力都集中在國民黨的死亡連署,甚至上升到“組織犯罪”的層級。但他認為綠營下半場卻失誤連連,“大罷免的風向怎么可能不轉?”
單厚之8日于臺媒“美麗島電子報”發表評論指出,單單一個國民黨死亡連署,綠營政論節目就講了兩個月,民眾有感也變無感。且檢調在“大罷免”中太過搶戲,卻發生了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妻子的不幸事件,質疑檢調不當辦案。后來檢調又強勢將承辦檢察官照片做成梗圖的相關人等逮捕、羈押,偏偏接著又發生臺中一家五口因詐騙集體輕生,而其中一名女嫌犯最終僅以15萬元新臺幣交保,讓民眾對司法體系感到不滿。
不只如此,單厚之說道,為了替“大罷免”增溫,賴清德日前展開所謂“團結十講”,結果場場出包。且臺風“丹娜絲”也打斷了罷免的政治節奏,沒受到臺風影響的北北基桃,藍營可以如常進行反罷免的宣講和活動。但臺當局官員和執政黨若此時再談“大罷免”,就會遭致強烈的批評。因此在罷免最后沖刺的階段,民進黨卻不得不停火,讓“大罷免”的氣勢難以延續。
最后單厚之認為,選舉和罷免一樣,在最后階段都是比誰犯錯少。民進黨在上半場接連打了31:0、24:0的好球,結果下半場卻失誤連連,甚至連主將賴清德都不得不退場,“大罷免”的風向怎么可能不轉?他并提到,此時此刻的民意,究竟想要教訓在野黨還是執政黨,還真的說不好。這樣的“大罷免”,距離成功自然越來越遠。
此外,臺灣“中時新聞網”9日也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貿易談判充滿不確定性,美方即將公布對臺灣地區的關稅,各界不敢樂觀。最糟的是,新臺幣匯率升值幅度明顯高于日韓,若未能爭取更佳待遇,出口壓力恐成全面沖擊。值此關鍵時刻,民進黨當局卻將行政能量投注在罷免選戰,若談判結果不如預期,不僅重創產業,更可能引爆民怨,使7月26日“大罷免”投票風向出現變化。
文章指出,美國已宣布日、韓關稅為25%,若臺灣地區最終只談得與日韓相同或稍低的結果,根本無法構成競爭優勢。尤其是在釋出更多交換條件后,仍得不到好結果,民怨勢必沸騰。過去幾個月,各經濟體無不全力投入對美談判,臺當局行政資源卻總是圍繞選舉轉動,原本就難打的關稅一仗,在政治干擾下更添變數。若最后不僅開放稻米、美豬、美牛進口,談出的關稅又毫無優勢,這場談判形同潰敗。農業縣市過去一向是民進黨票倉,若美方農產品大舉進口,縣市反彈可想而知。民怨一旦被點燃,效應將如野火延燒,外溢至臺灣中、北、東部罷免選區。
文章認為,藍營此時若能把握機會,聚焦賴清德當局執政一年多來的治理亂象,將反罷免升級為對整體政績的不信任投票,很可能扭轉戰局。反觀民進黨,如果關稅結果不理想,仍強行以罷免論述對外宣傳,恐怕適得其反。若沉默以對,又擔心走出家門的鐵票數量不足以跨過罷免門檻,進退兩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