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為引導和幫助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近日,南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紅星隊”師生一行走進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池溪鄉等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上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大思政課”。
精微之間見匠心
為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實踐隊走進“華夏筆都”文港鎮,開啟文化溯源之旅。周信興,2018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在周信興精微藝術館,隊員們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周信興深入交流,了解微雕技藝。隊員們親身體驗方寸之間雕刻的不易,驚嘆于“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精神內核。周信興將微雕與書畫、紅色文化結合的創新實踐,更讓隊員們感受到傳統技藝的深厚內涵與時代活力。
千年翰墨溯文脈
在中國毛筆文化博物館,隊員們跟隨講解員鄒波,系統探源毛筆歷史。從一樓制筆原料工藝,到二樓歷代名筆實物,再到三樓抗戰文物及清代宮廷御筆,隊員們梳理千年筆史脈絡。撫觸歷代筆具與名家墨寶,尤其是毫毛的細微觸感,讓隊員們深刻體悟“執筆書春秋”的文明賡續力量,增強了守護文化根脈的責任感。
毫厘之間顯功夫
徐華榮出生于毛筆世家,是第四代手藝傳承人,毛筆制作生涯已逾40年。走進徐華榮毛筆工坊,縷縷墨香中,傳承人徐華榮向隊員們展示“千萬毛中揀一毫”的復雜工序。同學們親身體驗挑毛、梳毛、齊毛,屏息凝神間,深感技藝之精與徐華榮手上厚繭背后的堅守。團隊還聚焦文港鎮毛筆產業,深入作坊一線調研。數據顯示,這個“一支毛筆養活一鎮人”的地方擁有相關企業超3000家,年產毛筆1.5億支,占全國市場75%以上。調研也揭示了產業在青年傳承、技藝周期與現代工藝沖擊下面臨的挑戰,為傳統工藝在電商賦能、創新設計驅動下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思考基礎。
情暖童心鄉野 助力健康成長
在池溪鄉湖田村,實踐隊為留守兒童開展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暖心課堂。隊員們通過情緒問卷傾聽心聲,開設心理健康小課堂講解“喜怒哀懼”及疏導方法;引導孩子們書寫“夢想明信片”,質樸的理想躍然紙上;講述“十七棵信念樹”等黨史故事,將小紅旗貼在孩子們臉頰,厚植愛黨愛國情懷;開展防溺水實景教學,“六不準”齊誦筑牢安全防線;并教授融合藏、傣、蒙等五民族特色的《美麗中國》舞蹈,齊唱民族團結歌曲,用手勢舞傳遞民族一家親的溫暖。活動在溫馨的大合影中定格,孩子們的笑容、手中的夢想卡片和臉上的小紅旗,共同點亮了留守童年的希望之光。
深植團結理念,共筑美好家園
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隊深入池溪鄉畬族村落開展專題調研。隊員們兵分兩路:一隊深入居民區,圍繞民族團結共同體意識傾聽群眾心聲;另一隊走進畬族藍家,沉浸式體驗當地少數民族生活風貌。調研發現,池溪鎮漢族與畬族長期和諧共生,當地政府通過政策傾斜在補貼、福利等方面給予少數民族重點支持,有效激發了畬族文化傳承活力,提升了跨民族文化認知與參與度。當前,池溪鎮民族融合氛圍濃厚、團結基礎扎實,進一步深化民族團結工作仍是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著力點。
青春作答 實踐育人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南昌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紅星”實踐隊以“產業調研+文化傳承+民生服務”為主線,在文港鎮與池溪鄉的田野間書寫青春答卷。從精微雕的匠心、毛筆的文脈到產業的脈搏;從留守兒童課堂的心靈關懷、夢想啟航到民族團結的深情共鳴——隊員們用腳步丈量鄉村肌理,用行動聯結民族情感,讓理論之光照進現實土壤。
未來,南昌師范學院將持續深化“實踐育人”特色,引導更多青年學子在鄉村振興與民族融合的征程中,勇擔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社會發展的建設者、團結進步的踐行者,讓青春之花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天地中絢麗綻放。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