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時代浪潮下,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聚力非遺共享?助力文化傳承”實踐團積極響應,持續投身于非遺傳承事業。2025年7月2日,實踐團在阿拉爾市塔門鎮八團新文體中心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將扎染與拓印這兩項古老非遺技藝同時呈現給眾多滿懷好奇與熱情的小朋友,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魅力世界的大門。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站在臺前,向小朋友們詳細講解扎染與拓印技藝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扎染,古稱‘絞纈’,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它通過紗、線、繩等工具對織物進行巧妙扎結,再經染色,能呈現出絢麗多彩、變化自然的獨特藝術效果。而拓印則是利用自然中的花草、樹葉等材料,通過敲打、按壓等方式,將其形狀、色彩拓印到布料上,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成員們生動的講解,讓小朋友們眼中滿是對接下來體驗環節的期待。
在實踐體驗區,場面熱鬧非凡。扎染區域,小朋友們圍在擺放著白布、線繩、染料的桌前,在實踐團成員一對一的耐心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拿起線繩,嘗試用各種方法將白布扎結。有的小朋友模仿著老師的示范,將布擰成麻花狀后一圈圈纏繞上線繩;有的則發揮創意,把布折疊出獨特形狀再進行捆扎。完成扎結后,小朋友們興奮地將白布浸入染料中,不斷翻動,期待著顏色的完美滲透。當白布從染料中取出,解開線繩的那一刻,奇妙的圖案呈現在眼前,或似靈動的云朵,或像綻放的花朵,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拓印區域同樣精彩。新鮮的樹葉、花瓣擺滿桌面,錘子整齊排列。小朋友們認真挑選心儀的樹葉與花瓣,精心地將它們擺放在白色手帕上,隨后拿起錘子,輕輕敲打。每一下敲擊,都仿佛是與古老技藝的一次對話,隨著“咚咚”聲,樹葉與花瓣的輪廓逐漸清晰地印在布料上,為手帕增添了自然的美感。有的小朋友還將不同形狀的樹葉組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圖案,充分展現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隨著活動的推進,一件件飽含小朋友們創意與熱情的扎染和拓印作品誕生了。扎染作品色彩斑斕,藍白相間的圖案獨具韻味;拓印作品則充滿自然氣息,樹葉與花瓣的紋理清晰可見。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紛紛拍照留念,記錄下這難忘的時刻。
活動為小朋友們提供了近距離接觸非遺、體驗傳統文化魅力的機會,讓扎染與拓印這兩項古老技藝走進孩子們的視野,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從育人角度而言,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創造力與審美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來,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實踐團將繼續深挖特色非遺項目,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傳承活動,助力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培育出更多熱愛傳統文化、肩負傳承使命的新時代青年。
文:古澤華 侯祥龍 方智遠 農恒
圖:蒲吳霞 王蕊冉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