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佩通坦在洪森的“老謀深算”下,已經被從總理之位上拉了下來,但在這場“新老政治對決”中,洪森并不是最終贏家。
【佩通坦就職泰國文化部長】
我們都知道雖然佩通坦已經不是泰國總理,但在此前重組內閣時,她還為自己留了一條退路——文化部長。雖然這個職位看上去似乎并不起眼,手里的權力也沒有多少,但在對付柬埔寨方面,已經足夠用了。
日前,就職泰國新任文化部長佩通坦做出了自己上任之后的第一項決定:叫停本應在本月完成的“高棉文物歸還”計劃。理由也很“官方”:財政預算緊張,需進一步審查。她表示,鑒于當前柬泰現狀,文化部建議對此事進行進一步審查。
要知道,這20件文物,絕非尋常古董,而是從柬埔寨非法流出、極具歷史價值的小型高棉雕塑,其中文化內涵對柬方而言象征意義重大。這一批流出文物原本有43件,其中23件已經于2008年以及2015年的時候,歸還給了柬埔寨。
而這一次佩通坦以“審查”為由,暫停了歸還。結合此前其與洪森之間的“恩怨”,顯而易見,這一舉動并不單純是財政問題,而是佩通坦在用文化手段“敲打”柬埔寨。
面對佩通坦這一舉動,柬埔寨方面似乎有些猝不及防。在“暫停歸還”政令下發后,柬埔寨文化藝術部大臣彭薩格娜迅速致信佩通坦,稱愿意承擔文物歸還的全部費用,并敦促泰方履行去年雙方達成的文物歸還協議。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即便柬埔寨砸再多的錢,佩通坦松口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此前被洪森“背刺”的情況依舊歷歷在目,如今她雖然已不是總理,但手中仍握有實際權力,尤其在文化領域,有不少“殺手锏”。暫停文物歸還,正是她用來制衡洪森的“第一步”。
【已經被泰國歸還給柬埔寨的文物】
除了這次文物歸還暫緩事件外,佩通坦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持續發力。
據泰國《國家報》7日報道,泰國計劃于2026年申請將其皇家傳統服飾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幾乎與此同時,柬埔寨也在推動將自家傳統婚禮習俗列入其中,問題是:柬方提交的申報材料中,居然含有泰國傳統服飾的圖片和描述。
這一行為,在泰國社會激起軒然大波。不少輿論認為,柬方是在“搶文化”,試圖將本屬于泰國的傳統符號納入柬埔寨的非遺申請,從而在國際上塑造一種“高棉文明正統”的文化認知。
近年來,柬埔寨多次借助聯合國平臺,試圖將“高棉文明”打造成整個中南半島文化的“源頭正統”,不僅推廣吳哥窟、高棉舞蹈等文化象征,還頻繁將泰國、老撾部分文化內容納入其非遺敘述中。
如今佩通坦成為了文化部長,自然不會對這些“搶文化”的行為坐視不理。不難預見,未來幾年,泰柬雙方在國際組織中的“申遺戰”恐怕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需要提到的是,雖然佩通坦辭去了總理一職,但繼任者普坦·蓋考是他信政府時期的老部下,也是其家族的忠實支持者。換句話說,泰國政壇仍然牢牢掌握在他信家族手中,換人不換核心。
【泰國代總理普坦是他信的心腹】
從這個角度來看,洪森費盡心思將佩通坦拉下總理職位,表面上看是他贏了,但實際上他信家族依舊占據上風。目前,雙方斗爭仍在持續,只不過在佩通坦的引領下,這番“主權之爭”已經從領土問題擴張到了文化領域。
其實說到底,不管是文物爭端,還是非遺競爭,背后都是國家間對“軟實力”的爭奪。軟實力既包括形象認同,也包括文化認同,而文化資源一旦被納入國際體系,就具備了話語權和地緣影響力。
佩通坦深知其中奧義。她的“文物暫停”決定,不僅是對洪森的反制,更是對整個中南半島文化格局的重新布局。
而柬方在這場對局中明顯準備不足。一方面,過度依賴情緒化抗議,缺乏有效公關;另一方面,國際協調能力與泰國相比也存在差距。尤其是當前國際社會對“文化正統性”的敏感度不斷上升,稍有不慎便可能被輿論反噬。
這也解釋了為何彭薩格娜的“求和信”在泰方看來幾乎沒有“議價能力”。因為當下的主導權,已經從柬方手中悄然轉移到佩通坦手里。
回過頭來看,洪森雖然在政壇暫時贏得了一個“小回合”,但佩通坦的反擊顯示出她并沒有被政治淘汰,反而是在用新的方式展開“文攻外交”。
柬方這次,確實有些失算了。未來的泰柬關系,恐怕還得看佩通坦和洪森這對“老對手”,將怎樣繼續斗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