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南亞一眾國家今年夏天開始熱浪就一直狂飆,但就在印度民眾排隊等水消暑時,新德里卻捏著幾條大河的“水龍頭”,硬是把水變成了外交博弈的武器,下游的巴基斯坦眼看自家田里的莊稼干涸而死,卻無可奈何。
可誰也沒料到,咱們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搭了個伙,竟讓印度終于愿意低頭解決巴鐵斷水難題,印度這次為什么這么好說話了呢?
6月19日,在中國昆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巴基斯坦外交部亞太事務輔秘西迪奎以及孟加拉國外交部代理外秘西迪基就三國的水資源合作,展開了一場會議,并取得了三大突破性成果。
首先就是56顆衛星組成的監測網實時掃描印度北部水系,只要流量異常,30分鐘內就能觸發警報。這可是我國北斗衛星系統在南亞首次跨國部署,到時可以在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關鍵節點布設142處水文傳感器,讓流量數據實時共享至伊斯蘭堡、達卡、昆明的聯合指揮中心。
如果發生洪水的話,45分鐘就能預警,而之前預警平均要6個小時。這樣一來,以后印度還想靠突然泄洪或者斷流來卡巴基斯坦脖子,計劃還沒有正式展開,就會被監測到。
要知道下游的巴基斯坦農業灌溉65%依賴該河系,印度只需在喜馬拉雅山麓動動閘門,就能讓巴基斯坦20萬公頃麥田化為廢田,周邊民眾一年的辛苦勞作都白費。
而今年初夏開始,印度就在上游玩起的“時斷時續放水”的伎倆,特別是杰納布河那波突如其來的泄洪,就把巴基斯坦民眾可折騰的夠嗆,不少民眾甚至被迫背井離鄉。
其次,讓卡拉巴格大壩通過隧道截取印度控制區支流,將巴基斯坦水權占比從20%提升至60%。當然技術是由我們中國提供的智能調水算法。只有巴基斯坦在水權上占主導,才能從源頭杜絕被印度威脅的風險。
最后就是恒河三角洲鹽堿治理和印度河生態走廊,由孟加拉國提供海水淡化反滲透技,修復巴基斯坦5萬公頃耕地,而巴基斯坦也乘機種植耐旱轉基因作物,以此來減少農業耗水35%。
這次三方會議總共明確了12項合作重點領域,水資源是核心中的核心,并且針對性也很明顯。對此,印度水利專家拉古·卡普爾在《經濟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把印度河變成了透明魚缸,我們的每滴水都在他們屏幕上跳舞。"
但這不是印度自作自受嘛!印度內政部長在5月份還喊出永不恢復《印度河用水條約》,想要這紙1960年簽署,本應維系區域水平衡的條約,來做自己外交博弈的籌碼。但他們沒想到,打臉來的如此之快,這下印度有點慌了。
6月29日,印度急派國安顧問阿吉特·多瓦爾飛抵北京示好,又是表示支持中俄主導的《上合組織油氣人民幣結算路線圖》,又是表示借著中印建交75周年的契機,要推動務實合作,妥善處理邊界問題。
雖然后來因為印度眼紅不配合,上合組織防長會議最終宣言沒能簽署,但是一開始印度態度還是放的很好的。
而促使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六月末緊急訪華的,不僅是因為中國的技術讓他們的斷水威懾發揮不了作用,還有印度冰冷的財政現實。
根據世界銀行2025年南亞評估,印度邊境軍事部署已經花了184億美元,水壩系統維護也花了27億美元,這還不帶后續的。而且每次和巴基斯坦的水源爭端國際仲裁費,一次就要1.2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技術輸出卻帶來驚人收益。北斗水利套件,年服務費只要8000萬美元,比傳統監測系統便宜67%。而反滲透灌溉技術不僅幫巴基斯坦節水40%,還讓小麥單產升了18%。
最重要的是魯藏布江杠桿的墨脫水電工程讓印度東北七邦供水懸于中國調控之下,如果墨脫水電站二期截流,將威脅印度阿薩姆邦40%供水。
你不是喜歡斷水威脅巴基斯坦嗎,中國如果真的想搞事,能更棋高一籌,并且俄羅斯外貿銀行也開始用盧布-人民幣雙幣種為水利項目融資,對于中巴孟的合作明顯是肯定的,印度還想要從俄羅斯進口武器,自然更不敢鬧的太歡。
而這些潛在的對等威懾也讓印度不得不掂量掂量,眼下印度對華示好,或許只是新棋局的第一步而已。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網:中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三方副外長/外秘級會晤舉行 央廣網:穩定錨作用 上合防長會倡導“團結互信 安危共擔” 觀察者網:印度拒簽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聯合聲明?中方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