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Pixabay
撰文 | 宋文法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狀態。糖尿病前期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已知風險因素,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在針對2型糖尿病高風險人群的隨機臨床試驗中,行為和藥物干預已將糖尿病發病延遲數年,但長期影響的證據很少。
此前在美國糖尿病預防計劃(DPP)中,進行了一項為期3年的隨機臨床試驗,與對照組相比,強化生活方式干預(ILS)使2型糖尿病發病率降低了58%,二甲雙胍治療降低了31%。
近日,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Long-term effects and effect heterogeneity of lifestyle and metformin interventions on type 2 diabetes incidence over 21 years in the US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的研究論文。
研究顯示,在長達21年的研究期間,與對照組相比,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旨在通過飲食和運動實現至少7%的體重減輕)、二甲雙胍組的糖尿病發病率分別降低了24%、17%,中位無糖尿病生存期分別延長了3.5年和2.5年。
此外,這項研究提供了長期效果的重要數據,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在糖尿病前期等高風險人群中效果更佳,而二甲雙胍在年輕人群中效果更顯著。
圖:論文截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DPP結果研究(DPPOS)進行了長期隨訪,共涉及3234名患有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平均基線年齡為50.6歲,女性占68%,分析了DPP中觀察到的干預效果是否能夠長期持續。
在DPPOS中,安慰劑被停止使用,二甲雙胍繼續使用(每日兩次,每次850毫克),ILS組提供強化干預課程,旨在通過飲食和運動實現至少7%的體重減輕。
結果發現,在21年的隨訪中,與安慰劑相比,強化生活方式干預、二甲雙胍組的糖尿病發病率分別降低了24%、17%,中位無糖尿病生存期分別延長了3.5年和2.5年。
各組的糖尿病累計發病率(圖:論文截圖)
對干預效果的異質性分析發現,強化生活方式干預、二甲雙胍的干預效果存在差異,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在糖尿病前期等高風險人群中效果更顯著,而在較年輕的參與者中,二甲雙胍效果更顯著。
在干預的前3年,強化生活方式干預、二甲雙胍組的糖尿病發病率顯著低于安慰劑組,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組干預的絕對效果有所減弱,但最初的干預效果導致了長期的糖尿病累積發病率降低。
這意味著,即使不能長期堅持,短期干預也能帶來持久益處,前期的干預效果能在長期內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
綜上,這項研究提供了長期效果的重要數據,凸顯了生活方式干預和二甲雙胍的預防糖尿病中的重要性,并強調了在糖尿病預防干預中,初期的干預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25)00022-1
聲明:本文僅做學術分享,不構成治療建議。
助力醫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推動醫療科技創新轉化!
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數據挖掘|統計分析
生信分析|選題指導|寫作指導|評審指導
選刊投稿指導|研究項目指導|定制化培訓
定制化研究設計|真實世界研究(RWS)實施
聯系醫諾維
醫諾維,一站式科研平臺,科研合作請點擊公眾號菜單“科研合作”。
轉載、進群、宣傳研究成果、新聞稿、課題組招聘、企業宣傳推廣等,請掃碼添加小編,切記注明來意。
(請注明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