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乏力、容易犯困精神不好……不少人出現這些癥狀時,還以為是天氣熱或者工作壓力大,但其實可能是調節身體代謝的“發動機”——甲狀腺功能在減退。
01
天天疲憊懶得動
可能是“甲減”
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減少或組織作用減弱導致的全身代謝減低的疾病,通俗來說就是體內的甲狀腺激素不夠用。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李晨鐘表示,得了“甲減”可影響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障礙,嚴重時或出現水腫、心臟功能衰竭、昏迷等,但早期“甲減”起病隱匿,臨床癥狀沒有特異性,進展緩慢,大多患者難發現。
02
“甲減”有以下表現
- 天天犯困
甲狀腺激素通過血液運輸到全身,廣泛調節新陳代謝,堪稱人體“發動機”。如果出現甲減,甲狀腺分泌的激素不夠用,新陳代謝就會降低,整個人從精神到身體都會沒力氣,疲倦乏力、懶言少語,甚至會情緒低落,還可伴有面部浮腫、手腳腫脹、皮膚、黏膜干燥等癥狀。
此外,血液循環系統也會減慢,從而降低血液的供氧能力,易使心血管系統缺氧缺血,出現心臟供血不足,甚至心絞痛等情況,心臟沒勁了,全身也會覺得累。
- 記憶力不好
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時,神經元興奮度也會降低,讓人注意力不集中、表情呆滯、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減退等。
- 如果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易被誤認為“老癡”,或被認為是正常衰老,未能及時就診。
- 兒童時期缺乏甲狀腺激素,很可能造成發育遲緩、智力下降,導致呆小癥。

- 便秘
甲狀腺功能減退時,各器官的肌肉也會松弛無力,比如腸肌層,可出現腸道的蠕動減慢,消化吸收的功能變弱,患者常表現為沒胃口,但易出現腹脹、便秘等。
注意:一旦出現上述一種或多種現象,尤其是計劃妊娠及妊娠早期的婦女,既往有甲狀腺手術或功能異常史、患有自身免疫病或存在甲狀腺疾病家族史,或頸部及甲狀腺放射史的人群,建議盡快去內分泌科或甲狀腺專科就診。
如果確診甲減,只要按時服藥、規律監測甲狀腺功能,保持甲狀腺激素水平穩定,上述癥狀可得到明顯改善,生活也不會受影響。
03
五個方面護好甲狀腺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金蘋建議,日常從五個方面著手保護甲狀腺。
均衡飲食,不暴飲暴食
碘與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呈“U”形曲線關系,缺乏或過多都不行。若醫生沒有提醒使用無碘鹽,就應正常吃含碘鹽并適當攝入海產品。
戒煙
戒煙的同時,也要避免吸二手煙。
保持情緒穩定
情緒對甲狀腺的影響尤為突出,平時保持心情愉悅,及時疏解不良情緒。積極參與社交,多與家人朋友交流。
作息規律,適度運動
規律運動有助于維持健康體重,增強身體代謝功能,提高免疫力。經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會導致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和代謝失去平衡。
定期體檢
特別是以下高風險人群:
- 頸部外照射史或碘-131治療史、甲狀腺手術和甲狀腺功能異常史、自身免疫甲狀腺疾病家族史;
- 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 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等。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