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7月13日,學術為媒,邀您共議CKM綜合管理新范式
隨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CVD)、慢性腎臟病(CKD)等代謝相關疾病的共病負擔日益加重,如何實現多病種協同管理、心腎代謝風險綜合干預,已成為全球慢病防治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為提升中國代謝疾病防治的國際化水平,加速前沿科研成果向臨床實踐轉化,北京大醫公益基金會攜手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聯合發起 “EASD中國代謝疾病創新項目”。自啟動以來,項目已成功舉辦多場高水平學術盛會,為我國代謝疾病的診療突破與科研創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7月13日,這場備受矚目的學術盛宴將再度啟航——專題研討會將在廣州盛大啟幕。本次會議特邀領域內知名專家,就代謝疾病前沿進展展開深度解析與精彩分享,為參會者帶來最前沿的學術洞見。
為惠及更多同道,本次會議特別開設線上同步直播通道。掃描文末專屬二維碼,即便無法親臨現場,您也能實時沉浸于這場學術盛宴。
亮點一:解讀最新循證,賦能臨床實踐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嚴勵教授將深入解讀全球首個針對口服胰高糖素樣肽- 1受體激動劑(GLP-1RA)的心血管結局優效性隨機對照試驗 ——SOUL研究。該研究的完整結果于202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ACC)上重磅公布,并同步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為口服司美格魯肽的心血管保護價值提供了高級別循證證據。
研究結果顯示[1,2]:
在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 / 或CK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口服司美格魯肽較安慰劑顯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風險達14%;
亞組分析顯示,亞洲人群從治療中獲益更為顯著,MACE風險降低幅度達27%,優于北美和歐洲人群,為亞洲高危患者的治療決策提供了針對性依據;
除心血管保護外,口服司美格魯肽還展現出多維度代謝調節作用,包括強效降糖、減輕體重、調節血脂及炎癥指標。
SOUL研究的意義不僅在于首次以優效性設計確證了口服司美格魯肽對心血管硬終點的保護效益,更通過大樣本、長隨訪的全球多中心數據,驗證了口服劑型在真實世界高危人群中的臨床價值,為T2DM合并心腎疾病患者的綜合管理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療選擇。
亮點二:CKM管理新策略與心腎代謝共病管理新進展全景解析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秦映芬教授將解析2025 ACC年會代謝領域的最新亮點,重點聚焦CKM管理的新策略。她將詳細介紹CKM管理新工具、新模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延兵教授亦將結合自身實踐,圍繞相關熱點話題分享專業見解。
本講題核心觀點包括:
肥胖、糖尿病與CKD共病人群的死亡風險顯著升高[3,4],需高度關注;
GLP-1RA及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作為CKM管理基石藥物,循證證據持續豐富[5,6],治療價值愈發凸顯;
倡導構建心血管-代謝專科聯合管理模式,顯著提升治療達標率,改善患者心血管與全因結局[7]。
此外,真實世界研究及Meta分析結果顯示,GLP-1RA類藥物不僅可降低房顫合并糖尿病患者、肥胖伴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及CKD患者的MACE和住院風險[6,8],更全面夯實了其在CKM患者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亮點三:聚焦本土實踐與國際前沿:GLP-1RA在代謝疾病管理中的應用探索
盡管國際指南已將GLP-1RA類藥物列為確診CVD或CVD高危T2DM患者優選藥物[9,10],但我國T2DM人群中GLP-1RA或SGLT2i的治療覆蓋率與CKM綜合管理達標率仍有待提升[11]。而相關研究顯示,GLP-1RA聯合SGLT2i策略可有效改善體重、血糖、血壓、脂質及肝酶水平,優化CKM共病患者長期心腎結局[12]。
基于這一臨床現狀,西安高新醫院焦凱教授將以《中國內分泌代謝之聲》為題發表致辭,聚焦本土診療實踐的突破與挑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金萍教授則將帶來《EASD 2024 中國之聲》主旨演講,回顧 2024 EASD年會熱點話題。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叢麗教授則圍繞GLP-1RA類藥物在心血管、腎臟及代謝多維領域的獲益證據,復雜共病患者的管理路徑,以及多靶點藥物聯合治療的臨床實踐策略進行系統分享,為臨床同道提供可借鑒的實操經驗與思路。同時,焦凱教授亦將結合自身臨床實踐,就相關熱點問題發表專業見解。
本次研討會,將延續一貫的高水準與國際化視野,系統引入ACC年會與EASD大會前沿學術成果,聚焦CKM綜合征管理、SOUL研究重磅結果解讀以及全球代謝疾病學最新動向。通過專家權威解讀,助力我國代謝疾病防治理念與診療策略與國際接軌,進一步提升糖尿病及相關代謝病管理水平。2025年7月13日09:00,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鎖定“醫學界醫生站”直播間,共享這場高規格學術盛宴!
參考文獻:
[1]Santos-Gallego CG,et al. 2025 ACC Oral 418-4
[2]McGuire DK, et al. N Engl J Med. 2025 Mar 29
[3]Ndumele CE, et al. 2023 Nov 14;148(20):1606-1635
[4]Afkarian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13;24:302–308
[5]Chiadi Ndumele. 2025 ACC oral 384-2
[6]Vignarajah A,et al.2025 ACC poster 975-09
[7]Altieri M,et al. 2025 ACC oral 3002-4
[8]Vignarajah A,et al.2025 ACC poster 947-11
[9]2025 ADA糖尿病診療標準. Diabetes Care. 2025 Jan 1;48(Supplement_1)_S1-S352
[10]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華糖尿病雜志, 2025, 17(1)16-139
[11]Scheen AJ.Drugs.2024;84:1347–1364
[12]Neuen BL,et al.Circulation. 2024 Feb 6;149(6)450-462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醫學界內分泌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