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北約峰會在海牙召開那天,國際輿論場里最扎眼的不是北約32國領導人的合影,也不是那些掛在嘴邊的"共同安全"口號,而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那張略顯尷尬的臉。
這個曾經被北約當成"反俄先鋒"供在C位的男人,如今在峰會現場活像個走錯片場的配角——沒有受邀參加核心工作會議,沒有等來數十億美元的新援助承諾,連北約對烏克蘭的立場都含糊得像團霧。
日前,德國《圖片報》用最直白的筆觸描述這場面:"澤連斯基的角色截然不同,今年他已淪為配角。"文章稱,他未被邀請參加任何實質性的工作會議,僅獲準參加一場形式上的“官方晚宴”,在荷蘭國王官邸與各國領導人共進晚餐。這種安排與過去他在北約峰會上的中心地位形成鮮明對比。
更扎心的是,峰會的核心議題圍繞特朗普推崇的國防開支問題,而俄烏沖突——澤連斯基最關心的議題——卻被降為次要話題。報道還提到,北約32位領導人未與澤連斯基舉行慣常的正式會議,這讓他在峰會上的存在感被大大削弱,仿佛從舞臺中央被推到了邊角。回顧過去幾年的北約峰會,澤連斯基的待遇簡直是天上地下。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他迅速成為北約的“焦點人物”。在2022年和2023年的峰會上,他幾乎是每次會議的核心,北約領導人爭相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2023年維爾紐斯峰會期間,北約甚至為烏克蘭加入聯盟制定了“簡化程序”,雖然沒有明確時間表,但至少給了澤連斯基一個看得見的希望。那時的他,頻頻與拜登、朔爾茨、馬克龍等領導人會晤,儼然是北約的“座上賓”。從“標槍”反坦克導彈到“豹2”坦克,再到F-16戰機,烏克蘭的武器清單不斷升級,澤連斯基的每次演講都能引發熱烈掌聲和廣泛關注。
然而,今年的海牙北約峰會,卻讓澤連斯基的處境急轉直下。他不僅被排除在核心會議之外,甚至在合影環節都被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站在荷蘭國王夫婦旁邊的,是特朗普和馬克龍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有傳言稱,美國、土耳其、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國的領導人明確表示不愿與他同桌討論北約事務。北約秘書長呂特雖然口頭重申“北約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但實際行動遠不如前幾年有力。可以說,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夢想,現在正越來越渺茫。這種待遇的急轉直下,根子上繞不開一個名字——特朗普。在拜登政府時期,烏克蘭是美國對俄戰略的核心棋子。拜登政府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援助,推動北約盟友加大對烏克蘭的支持,澤連斯基當時的待遇幾乎是“眾星捧月”。然而,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政策風向驟變。他公開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認為這會讓美國“卷入不必要的沖突”。更關鍵的是,特朗普對烏克蘭的援助態度變得冷淡。目前,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已大幅縮水,這讓澤連斯基在北約內部的“號召力”大打折扣。特朗普的強硬態度不僅影響了美國,也讓其他北約成員國變得小心翼翼。畢竟,在特朗普推動盟友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5%之際,沒人愿意在這個節骨眼上惹怒他。
在這種背景下,澤連斯基在海牙峰會的收獲少得可憐。雖然他如愿與特朗普進行長達50分鐘的會晤,但結果僅是一個模棱兩可的承諾——美國“可能會”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防空導彈。相比拜登時期動輒數十億美元的援助承諾,這種表態簡直微不足道。
這讓我想起2022年俄烏沖突剛爆發時,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上發的那條視頻:他站在基輔街頭,身后是爆炸的火光,對著鏡頭說"我在這里,我們不會離開"。那時候全球輿論把他捧成"反侵略英雄",北約官員爭著跟他視頻連線,承諾"只要需要,援助就不會停"。
可三年后,當他站在海牙峰會的玻璃幕墻前,望著里面觥籌交錯的各國領導人,大概終于明白——在國際政治里,沒有永遠的座上賓,只有永遠的利益。
特朗普的上臺,不過是撕開了那層溫情脈脈的面紗。北約本質上是美國主導的軍事同盟,所有的"共同價值觀"都得給美國的戰略利益讓路。當烏克蘭不再能給美國帶來"消耗俄羅斯"的最大收益,當繼續援助烏克蘭會讓歐洲盟友跟美國的矛盾激化,澤連斯基的角色從"座上賓"變成"配角",幾乎是必然的結局。
現在的澤連斯基大概經常會想起那個問題:兩年前在維爾紐斯,他問北約秘書長"烏克蘭何時能入約",對方拍著他的肩膀說"當條件滿足時"。現在他終于懂了——所謂的"條件",從來不是烏克蘭的"民主進程"或"軍事改革",而是美國需要烏克蘭扮演什么角色。當這個角色從"抗俄先鋒"變成"戰略負擔",別說座上賓的位置,連配角的戲份都可能保不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