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并解讀《濟南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
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延學介紹,今年,濟南從33個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實施城市,為濟南全面提升就業工作整體水平提供了重要機遇。為進一步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機制,近期濟南市政府印發了《若干措施》。
據悉,《若干措施》提出6個方面20條具體舉措,包括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保障重點群體穩定就業、提升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強化創業支持帶動就業、優化供給模式服務就業、抓好權益維護保障就業等。
公共就業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若干措施》提出了“優化公共就業服務,促進供需精準匹配”的目標。為完成這一目標,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濟南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振群表示,在打造“網格化”就業服務體系方面,今年濟南計劃實現基層就業服務網點覆蓋率達92%以上,打造市級“雙圈融合”示范站點30個;在完善“精準化”就業服務機制方面,濟南近期將發布2025年補貼性技能培訓工種350個;在升級“數智化”就業服務場景方面,除了已開發的“泉就業”社區微業基層服務應用場景,濟南還將開發智能“云孵化”應用場景和就業政策通應用場景。
“為實現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濟南今年以教育供給側改革為抓手,通過動態調整專業布局,減少傳統過剩專業供給,增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區域重點產業急需人才的培養規模,指導市屬高校調整優化專業53個。其中,新增25個,取消28個,推動院校人才培養與濟南市產業發展需求精準匹配。目前,濟南全市職業院校共開設61個專業大類、1015個專業點,形成層次分明、覆蓋廣泛、結構科學的專業布局。”濟南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志國介紹。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磊表示,今年以來,濟南新增101家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9家先進級(省級)智能工廠,86家基礎級智能工廠,持續做好數字化轉型中的崗位挖潛、職業能力提升轉換,積極應對就業結構挑戰。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的重要支撐。寧延學表示,作為制造業大市、用工大市、就業大市,近幾年濟南城鎮新增就業每年保持在17萬人以上。下一步,濟南將以實施公共就業服務提升示范項目為抓手,大力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以高質量充分就業服務民生、推動發展。
(作者 王惠)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王惠
山東新聞中心記者
重點關注山東地區上市企業、資本市場,擅長企業分析、深度報道等。
郵箱:wanghui@eeo.com.cn
微信:whwhwh123-(添加請注明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