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美國德州這場迅猛如猛獸的洪水已奪走 100 多條生命,官方預計最終死亡人數將突破120 人。
災難發生數日后,美國有關部門公布的河水監控畫面,讓世人直觀感受到了這場浩劫的恐怖。BBC頭版頭條的對比圖片中,左側還是平靜的低洼地貌,右側已然一片澤國,而這翻天覆地的變化,竟在短短十分鐘內發生。
當地官方的數據更令人心驚:45 分鐘內,水位暴漲 7.5 米,如此速度,讓任何防御措施都淪為徒勞。
天災?人禍?美國社會的撕裂式反思
災難發生后,美國民眾的反應如往常一樣分裂成鮮明的兩派。一派認為這是不可抗力的天災,只能默默承受;另一派則將矛頭指向共和黨,認為其應對不力難辭其咎。
但美國復雜的權力架構讓問責變得異常混亂 —— 州權、聯邦權與地方自治的交織,使得 "誰該負責" 的問題遠非表面看來那么簡單。最近特朗普在《紐約時報》的專訪中又上演了一出荒誕劇。
特朗普在第一時間就想把責任推到拜登頭上,稱目前情況一塌糊涂,這是拜登的組織結構導致的,并非現在的組織,不過他還很大度地表示不會因此責怪拜登。
《紐約時報》解讀為,在現場直播中,特朗普似乎意識到自己如今已是全面執政。畢竟最高法院、國會眾院參院的相關法案都已通過,他執政也已有半年時間,這時還在指責拜登的架構,難免顯得不合適。當記者想進一步追問時,特朗普卻拂袖而去,只留下一個背影。
這種逃避責任的姿態,讓人不禁想起特朗普競選期間爆出的聯邦應急管理局(FEMA)選擇性救災新聞。
當時美國幾個“紅州”遭遇山洪,FEMA 工作人員竟根據災民房屋外是否插有特朗普競選旗、是否有支持南方邦聯的標識來決定是否救援,這種操作竟被寫入內部備忘錄作為 KPI 考核依據。
如此荒唐的救災邏輯,如今在德克薩斯洪水中似乎有了延續的影子 —— 當地民眾對救災力度的不滿日益高漲,而美國聯邦政府的反應卻始終遲緩。
救災?甩鍋?美式政治的本質暴露
在死亡人數持續攀升之際,美國政界的焦點卻跑偏到了詭異的方向。德克薩斯州眾議員 Chip Roy 反復強調 "救人優先",試圖將預算結構、治理缺陷等問題擱置。
但 100 多條人命的逝去,讓這樣的表態顯得蒼白無力。人們不禁要問:美國真的重視這場災難嗎?
特朗普給出的答案令人震驚。洪水發生時正值美國獨立日假期,他在得知災情后仍堅持打高爾夫,即便死亡人數突破100、失蹤人數持續增加,他的行程表上依然是高爾夫球場。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他還抽空接受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 "驚喜拜訪"—— 對方帶來了 2026 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信。特朗普對此欣然接受,甚至公開感謝。
直到多方批判聲浪高漲,才有消息稱特朗普 "可能在本周" 前往德克薩斯州。
這種敷衍的態度引發了民眾廣泛質疑:當我們在受災時,總統正忙著揮桿打球、領取提名呢,這就是美國特色的救災方式——遠程祈禱。
一位權威教授說:"救災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這直擊美式治理的痛點。
更耐人尋味的是,德克薩斯州并非第一次上演類似的事情。2021 年德州大停電時,科羅拉多市市長蒂姆?博伊德曾拋出驚世名言:"政府不欠你們任何東西。家里沒電沒水,你們自己想辦法。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弱者只會滅亡。"
這番冷血言論竟未讓他徹底退出政壇,在美國這樣的觀點并非少數,只是他不小心把 "真話" 說了出來而已。
預警失靈?體制困局下的無解之題
隨著救災的推進,一個關鍵問題浮出水面:為何沒有洪水預警?
民主黨人將矛頭指向共和黨政府的開支削減政策。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等議員指出,氣象部門 18% 的人員被裁撤,相關預算同步縮減,正是預警失靈的根源。
但德克薩斯州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給出了另一種解釋:部分受災地區根本沒有手機信號,即便氣象部門發出預警,也無法傳遞給民眾。這一說法揭示了美國基礎設施的深層困境。
一位在波士頓生活多年的留學生所言:"別說鄉下,就算在波士頓市區,沒信號也是家常便飯。地鐵里沒有網絡,不是美國人不愛玩手機,是真的沒信號。"
這種通訊基建的落后,使得預警系統形同虛設 —— 當洪水在 10 分鐘內暴漲數米時,沒有信號的手機根本無法成為救命稻草。
更復雜的情況是,部分美國民眾即便收到預警也選擇不撤離。這并非單純的 "僥幸心理",而是美式社會邏輯的必然結果。
就像加州山火時,有人寧愿手持水管保衛家園也不愿撤離 —— 他們擔心一旦離開,房地產公司就會迅速吞并土地。這種對私有財產的極端執念,與政府救助的缺失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將災民推向絕境。
誰該買單?資本主義邏輯下的救災困局
2017 年《國家》雜志曾刊發一篇犀利的文章,作者指出,每當災難降臨,美國人就會想起公共服務的重要性,渴望政府提供災難預警和救援。但災難過后,削減聯邦應急管理局經費(特朗普任內曾削減 11%)、質疑公共服務的聲音又會占據主流。
這種矛盾在德克薩斯洪水中再次上演 —— 所謂的 "百年一遇" 災害,在 12 年內已發生三次,每次都伴隨著傷亡數字的攀升和責任的推諉。
此次受災的密西西比營地不僅是德州傳統的宗教文化宣教基地,更是政治精英的 "鍍金搖籃"—— 州長、議員、布什家族成員都與這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連這樣的 "特權地帶" 都未能幸免,可見災情之嚴重。但救援仍舉步維艱。核心問題在于:誰來為洪水監測、預警系統買單?
按照美國體制,90% 的費用需由地方承擔,而德克薩斯州向來反對增加公共開支。這種財政邏輯導致了荒誕的現實:地廣人稀的德州既想維持低稅收吸引投資,又不愿為昂貴的預警系統付費。
特朗普一直主張 "州權至上",要求各州自行負責救災。共和黨人甚至私下表示:"一旦援助德州,下次就無法拒絕援助加州等民主黨州。"
這種黨派利益至上的思維,讓聯邦與州之間的權責劃分變成了零和博弈。美國的救災資源分配最終也遵循著 "用稅收說話" 的叢林法則 —— 沒錢繳稅,就不配擁有預警系統;沒有選票,就得不到及時救援。
那些在災難中呼喊的民眾,那些在社交媒體上憤怒的聲音,最終都要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這個標榜世界強國的國家,連最基本的救災責任都難以承擔。
特朗普或許是這套體系的產物而非根源。他打高爾夫的悠閑身影、接受諾貝爾獎提名的得意神情,不過是美式政治荒誕劇的最新一幕。
德克薩斯的洪水還在退去,但美國社會的裂痕,恐怕只會越來越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