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周,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向全球投下一枚“關稅炸彈”。根據美媒CNN的消息,貝森特在接受采訪時向外透露,未來幾天將向約100個國家發送關稅通知函,威脅若8月1日前未達成貿易協議,將恢復之前的高額關稅水平。這一行為乍看起來是在向100多國進行威脅,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強勢攤牌,但實則是暴露了美國政府當前的焦慮、著急,因為特朗普大功率玩脫了。
先說最淺顯的一點,表面上看,美國手握“關稅大棒”處于進攻姿態,短短數日密集威脅百余國家,氣勢洶洶。但細究其行動邏輯,恰恰暴露了自身的焦慮與無力。貝森特毫不掩飾地承認:這100多封信函主要針對的是與美國“沒有太多貿易往來”的小國,許多國家甚至“從未主動聯系”美方。換言之,這些被特朗普政府列入“打擊清單”的對象,絕大部分對美貿易占比微乎其微,甚至近乎于無。當美國歇斯底里地對一個幾乎不向它出口的國家揮舞60%關稅大棒時,這種恐嚇更像一場自導自演的滑稽戲——對方根本不需要搭理美國人。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極限施壓”的套路正在全球范圍內失效。此前白宮高調宣稱“90天內完成90項協議”,但截至7月9日大限,僅拼湊出英國、中國、越南三個漏洞百出的“框架性協議”。即便是越南的“成果”,也被迫接受20%的關稅,是暫緩期內稅率的兩倍。面對18個占美國貿易逆差95%的核心伙伴國,貝森特只能抱怨各國“拖延時間”,因此,特朗普不得不轉向“發信函比談判容易得多”的自我解嘲,其談判策略的破產已不言而喻。
這場全球勒索背后,隱藏著美國經濟霸權難以喘息的債務重壓。特朗普政府孤注一擲升級關稅戰,根本目的是試圖通過外部掠奪填補內部虧空。但歷史早已證明這種“吸星大法”的致命反噬:1930年《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推高全球關稅后,美國失業率飆升至25%,加速陷入大蕭條。如今摩根大通已預警:若關稅全面落地,2025年美國GDP將萎縮0.3%,通脹飆升1.45個百分點。沃爾瑪等零售巨頭更無視特朗普阻撓,明確宣布漲價轉嫁成本——所謂“別國承擔關稅”的論調,連美國超市的價簽都騙不過。
更要命的是,這場轟動全球的關稅戰,如果最后只落得這樣一個無人搭理的局面,絕不單純是一個“戰略失敗”那么簡單。在這背后,是特朗普親手將美元信用、盟友信任、規則權威這些霸權基石,碾作脅迫小國的恐嚇信紙。若8月1日關稅大棒落下而各國拒不屈服,美國喪失的將不僅是談判籌碼,更是最后一絲全球領導力的合理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