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防務博客》7月8日報道,一份由國際組織IPHR與烏克蘭機構NAKO聯合發布的報告披露,俄軍用于轟炸烏克蘭的蘇-34與蘇-35戰斗機,大量搭載西方國家生產的零部件。
報告長達84頁,主要是控訴俄羅斯“打擊民用目標”。
并引出一個實施,支撐俄羅斯這套打擊體系的中樞,恰恰是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地提供的數百種精密零件。
事情是這樣的
最近,烏克蘭那邊又有了大動作。7月8日,國際組織IPHR和烏克蘭的NAKO聯合發布了一份84頁的報告,里面爆了個大料:俄羅斯用來轟炸烏克蘭的蘇-34和蘇-35戰斗機,居然大量用了西方國家生產的零部件。這些零件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這些國家,有幾百種精密部件,是支撐俄羅斯打擊體系的關鍵。
其實從戰爭一開始,烏克蘭就一直在被擊落的俄軍戰機和導彈殘骸里發現可疑的電子元件。烏方情報人員仔細一看,好多零件上都有英文標識和西方廠商的標志,像美國的德州儀器、英特爾,日本的村田制作所這些大公司的產品都在其中。這就奇怪了,西方不是一直在制裁俄羅斯嗎?怎么他們的零件還能跑到俄羅斯的武器上呢?
烏克蘭人坐不住了,他們和反腐委員會NAKO一起,把部分元件交給IPHR和獨立研究機構,要求徹查這些零件的源頭。經過調查,發現蘇-35S戰機里有891個微電子元件,分屬138家廠商,其中62.3%都是美國企業生產的。這些零件可不是隨便裝上去的,它們被用在供電、導航、通信、雷達和電子干擾等關鍵系統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零件,俄軍才能持續精準地打擊烏克蘭的基礎設施。
俄羅斯是怎么繞過西方制裁搞到這些零件的呢?
報告里說,俄羅斯的軍工企業并不是直接從廠商那里買零件,而是通過中轉國、空殼公司和代理機構,用合法交易來掩蓋敏感物資的流向。像阿聯酋、土耳其、塞爾維亞這些國家,一直都是中轉站,這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比如,一家注冊在非洲加蓬的公司TerAssalaParts,就曾向俄羅斯提供了價值14.8億美元的飛機零部件,包括從波音737和空客A320等商用飛機上拆卸下來的二手發動機。
這些零件最后到了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旗下的雅科夫列夫公司,用于蘇-30等軍用飛機的制造和維修。 其次,美國在這件事里扮演的角色很微妙。一方面,美國一直在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還聯合盟友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制裁;另一方面,俄羅斯的武器里卻大量使用美國公司的零件。根據烏方的調查,俄羅斯武器裝備中72%的零部件都來自美國公司。
雖然美國企業可能沒有直接向俄羅斯出口,但他們生產的零件通過第三方渠道流入了俄羅斯。比如美國模擬裝置公司,它的產品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生產,然后通過中間商賣給俄羅斯。這就像是美國一邊給烏克蘭遞刀,一邊又給俄羅斯送子彈,這種矛盾的行為讓人不得不懷疑美國是不是故意留了漏洞。
另外,西方的制裁措施雖然多,但執行起來卻漏洞百出。歐盟已經對俄羅斯實施了17輪制裁,第18輪制裁還計劃進一步限制俄能源出口。可實際情況是,俄羅斯的武器產量不僅沒減少,反而在2024年之后翻倍,甚至還能向印度推銷蘇-35戰機。這說明制裁并沒有真正切斷俄羅斯的供應鏈,反而讓俄羅斯找到了規避制裁的辦法。就像歐盟對俄羅斯鉆石進口的限制,雖然從2023年1月1日起就開始實施,但鉆石在到達最終顧客之前要經過多次轉手,很難追蹤來源,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烏克蘭這次鐵了心要徹查到底
烏克蘭希望通過國際組織的介入,讓西方國家承擔起責任,堵住供應鏈的漏洞。不過,這件事涉及到多個國家的利益,處理起來并不容易。 對美國來說,這件事暴露了他們在制裁執行上的不力,也讓他們在國際社會上的信譽受損。如果美國真的想支持烏克蘭,就應該采取更嚴格的措施,防止本國企業的零件流入俄羅斯。
可現實是,美國政府在對烏軍援上一直搖擺不定,特朗普政府甚至一度暫停對烏部分軍援,用烏克蘭當籌碼和俄羅斯談判。這種做法不僅讓烏克蘭寒心,也讓俄羅斯有了可乘之機。 歐盟這邊也面臨著挑戰。歐盟內部對制裁俄羅斯的意見并不統一,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就因為能源問題反對歐盟的第18輪制裁提案。如果歐盟不能在制裁上達成共識,就很難有效切斷俄羅斯的供應鏈。而且,歐盟的制裁措施往往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反而給了俄羅斯規避的空間。
對于俄羅斯來說,雖然他們通過第三方獲得了西方零件,但這種依賴也存在風險。一旦西方加強監管,俄羅斯的武器生產可能會受到影響。不過,俄羅斯也在努力發展自己的軍工產業,比如蘇-35戰機雖然使用了西方零件,但俄羅斯也在不斷升級其技術,試圖減少對外國的依賴。 這件事對國際社會的影響也很大。它讓人們看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供應鏈的復雜性使得制裁很難完全奏效。
同時,它也暴露了一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雙重標準。就像巴基斯坦總理感謝中國時說的,關鍵時刻才能看出誰是真正的朋友。在俄烏沖突中,美國表面上支持烏克蘭,實際上卻通過供應鏈間接支持俄羅斯,這種行為讓人不齒。而中國一直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積極勸和促談,從不拱火澆油,這才是真正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態度。
總之,烏方的這次徹查行動揭開了俄羅斯武器供應鏈的冰山一角,也讓國際社會看到了西方制裁的漏洞和矛盾。接下來,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如何應對,將直接影響到俄烏沖突的走向和國際秩序的穩定。我們也將持續關注這件事的發展,看看美國和歐盟是否能真正采取行動,堵住漏洞,而不是繼續玩“賊喊捉賊”的把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