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峰會本該是各國共謀合作的舞臺,可莫迪卻偏偏選在這上演了一出“指桑罵槐”的戲碼。
他口口聲聲說關鍵礦產的供應鏈不能被當武器使,嘴上不說中國壞話,可誰聽不出來那弦外之音?
在陰陽中國的節骨眼上,印企又背刺中國,信誓旦旦表示會安分守己,與中國做生意,沒想到轉頭就被發現,將稀土倒賣給了美國搞軍工。
那印度到底在干什么?中國又是如何處理印企倒賣這件事的?
印度在稀土方面玩的就是心眼,莫迪之所以會盯著關鍵礦產這塊,也是因為太重要了,自從我們發出稀土管制后,印企眼巴巴等著中國的稀土出口許可。
莫迪這時候當場拿出所謂的“資源武器論”搞事,肯定不簡單,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很明顯是沖著我們來的。
因為可不止是它,近期歐盟等國家,也拿出了“武器化”言論,很難不懷疑,這是各國聯動起來,暗搓搓給我們施壓。
莫迪想借峰會把水攪渾,可表面看,印度像是被“卡脖子”的受害者,但翻開賬本,事情沒那么簡單。
這不印度企業近期被曝出一樁丑聞:他們把手伸向了中國的稀土,拿到了稀土資源,卻不是老老實實做生意。
據爆料稱,他們是通過空殼公司,低價從中國買進稀土,轉手高價賣給美國軍工企業,賺了5000多萬美元的差價。
可他們忘了,中國不是好糊弄的,中國的稀土追蹤系統像個“火眼金睛”,硬是揪出了這樁丑聞,
更離譜的是,這批稀土還被用在了美國軍用無人機的核心零件上,畢竟,稀土要是流向軍工,可不是小打小鬧。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些稀土生產國估計也開始皺眉頭,覺得印度這手玩得太臟,搞亂了全球稀土市場的規矩。
后續可能會讓中國加緊對稀土的管制,那到時候,受傷的就不只是印度這么簡單,印企這回的“聰明”算盤,算是徹底打翻了。
可以說,印度的失信,不只是丟了自己的臉,還讓全球稀土供應鏈的信任鏈條抖了三抖,他們大概以為中國會睜只眼閉只眼,可惜,中國的監管可不是吃素的。
要知道,我們在稀土這盤棋上,玩得可不是虛的,2025,中方直接收緊稀土出口配額,優先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送貨。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我們并沒有將稀土管控的死死的,這招就像在說:想拿稀土,先得講交情,而且還要老實。
中國商務部說得明白,出口許可得依法依規,買家得把最終用戶交代清楚,這套規則,像個鐵柵欄,把不老實的玩家直接擋在門外。
更別提,中國還有技術底氣,稀土的加工,精煉等技術,在全球上是數一數二的,而且還有完整的產業鏈,這是很多國家都比不上的。
全球半導體和新能源行業,已經因為配額收緊開始叫苦,成本上漲讓不少企業跑去越南找替代貨源,可越南那點稀土,能頂多久?
印度這邊也著急,據數據顯示,在六月中旬,印度企業向中國申請稀土許可證的數量增長了一半,他們也想要找到出路。
眼看著稀土供應鏈斷了,莫迪政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試著通過外交路子,不斷向中國施壓,想讓中方松口放寬出口限制,可中國壓根沒搭理這茬。
畢竟我國實施出口管制,完全是合理合法,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要是別國都能輕易拿到這種資源,那世界得成啥樣了。
而為了能抓住機會,也為了緩解稀土問題,莫迪政府還推出個“國家關鍵礦產計劃”,打算靠690萬噸稀土儲量翻身,夢想著既自給自足,還能出口美歐,賺個地緣政治的“大分”。
但印度的稀土提煉技術,簡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獨居石開采得花10億美金解決放射性問題,環保法規又卡得死死的。
莫迪還想拉日本和澳大利亞搞“稀土聯盟”,可盟友們光說不練,技術援助遲遲不來,短時間內想要搞出點名堂,是難上加難。
而且,現在印度企業還曝出倒賣稀土的行為,這非但不會有助于與中國的稀土合作,還有可能會讓我們加緊對稀土的管控。
畢竟我國從一開始就說的很明白了,出售的稀土禁止用來生產美國軍工產品,但印度企業卻踩著中國的紅線,暗搓搓的背刺我們。
中國的稀土規則擺在那,印度要是連誠信這關都過不了,聯盟也好,計劃也罷,都是空談,莫迪政府得好好想想,咋才能從這困局里爬出來。
這場風波也是在告訴我們:規則是底線,技術是王牌,印度若不正視失信問題,只會深陷供應鏈泥潭,而中國已用實力立下稀土市場的規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