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應晶晶個展「何處有夏」在文熙堂Art Space開展。本次展覽由黃圣智擔任學術主持,呈現了藝術家29件作品,她將東方美學精神與現代工業文明進行對話,在材料的碰撞與形式的裂變中,構建起關于性別、自然與權力的多重話語體系。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8月31日。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宋 李清照
在當代藝術的探索中,應晶晶的創作以其獨特的媒介實驗與視覺語言,有明顯的女性主義藝術思維。作為活躍于的中國女性藝術家,她通過雕塑與繪畫的雙重維度,將東方美學精神與現代工業文明進行對話,在材料的碰撞與形式的裂變中,構建起關于性別、自然與權力的多重話語體系。這種創作實踐不僅挑戰了傳統藝術史的敘事框架,更以女性主義的視角重新詮釋了身體政治、生態倫理與身份認同的深層命題。
幻彩·水晶 NO.4 布面綜合材料 80x80cm 2018
克里希納的荊棘荒野No.13 The Thorned Wilderness of the Dark Divine No.13 60x50cm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25
應晶晶的作品始終圍繞材料的物質性展開,尤其在《水墨》《水墨·水晶·晶》等系列中,水墨的暈染與水晶的切面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抗。水墨作為東方文化的典型符號,其流動性與滲透性暗合女性身體的隱喻——柔韌、包容且具有自我修復的力量。而水晶的鋒利切面則帶有工業文明的冷峻特質,這種“堅硬”不僅是對現代性暴力的隱喻,更指向父權制社會對女性身體的規訓與切割。兩者的并置并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通過材料的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美學范式:水墨在水晶表面的滲透與凝結,恰似女性在壓迫性結構中尋找生存縫隙的過程,柔軟與堅硬的辯證關系在此轉化為對性別權力關系的深刻解構。
克里希納的荊棘荒野The Thorned Wilderness of the Dark Divine No.1 60x50cm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25
日記2020 No.1 紙本綜合材料 19.5x13.5cm 2020
應晶晶的創作軌跡呈現出從具象到抽象的清晰脈絡。在《吻和擁抱》這一不銹鋼雕塑中,應晶晶以幾何抽象形態詮釋黑洞的能量場,高飽和度色彩與金色入口的設計,將宇宙誕生的宏大敘事與個體生命的微觀體驗并置。黑洞作為吞噬與創造的雙重象征,暗合女性身體在生育過程中的矛盾性:既是生命的容器,又是被規訓的對象。作品中金屬材質的冷峻與色彩的熱烈形成張力,暗示女性在權力結構中的雙重身份——既是被凝視的客體,又是能量的主體。這種抽象化的身體政治表達,與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形成共振:身體不再是先天給定的生理實體,而是通過不斷的符號實踐被建構與解構的動態過程。
水墨NO.31 80x80cm 布面綜合材料 2020
應晶晶+《水墨·水晶·晶》系列一 三聯幅之右 布面混合材料 2015 120x150cm
應晶晶的創作始終貫穿對生態議題的關注,是對于自然、科技與女性三要素的關注、其作品《BLOBS》系列的靈感來源,將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并對平行運轉的宇宙、黑暗物質、星球,與地球上的鳥類、皮膚、礦石、化石、等融合并置,通過卵形雕塑形態封存歷史記憶。這種對微觀與宏觀世界的同時觀照,暗合生態女性主義對“連接性”的強調;同時,運用強烈的色彩及極具書寫性、繪畫感,展現女性作為生命守護者的豐富多彩與活力。
應晶晶 《水墨》NO.16 布面綜合材料 122x92cm 2018
應晶晶+《水墨·水晶·晶》系列一 三聯幅之中 布面混合材料 2015 120x150cm
應晶晶的藝術創作,通過材料的性別隱喻、身體政治的抽象轉譯、生態議題的視覺化表達以及公共空間的介入,構建起一個多維的女性主義藝術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自然與科技的二元對立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動態的、開放的對話關系。這種創作范式不僅為女性藝術家提供了突圍路徑,更以藝術的方式回應了當代社會的諸多困境。在性別平等與生態危機交織的今天,應晶晶的作品在嘗試藝術變革,對固有思維的解構,新科技技術的參與,重構價值鏈,才能讓人產生出“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的感受,既承上啟下,又兼有女性華美細膩質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