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記得自己多大歲數(shù),也不記得老家在哪兒,這里就是我的家…”說這話的時候,溫暖的陽光灑在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他眼神里透著滿足與踏實。這位看起來年近六旬的老人,姓黃,他就是崔雷鳴“撿回家的爺爺”。
2013年一個寒冷的冬日,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崔雷鳴到車站送人,發(fā)現(xiàn)一位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老人蹲在車站門口,饑寒交迫已經(jīng)讓老人意識模糊無法正常交流,此時,來汽車站送人的崔雷鳴目睹了這一幕,而他本來就曾有過幫助流浪者的經(jīng)歷,分外的感同身受和天生的“熱心腸”,使他毫不猶豫地徑直走向老人,脫下自己的外套披在老人身上,轉(zhuǎn)身向政府工作人員提出幫助安置老人的請求。經(jīng)層層申報核實,崔雷鳴的請求被批準(zhǔn)了!
就這樣,老人跟他回了家。一進家門,原本在路上拘謹不安的老人突然開口說話了:“這真暖和啊!” 看著老人弱不禁風(fēng)的樣子,雷鳴鼻子一酸,那一刻他決定,一定要幫老人到底,不讓他再受苦。把老人安頓好后,他就開始考慮如何幫老人找到自己的家。隨后,在政府和身邊熱心人的幫助下,雷鳴開始在河口區(qū)各個村鎮(zhèn)為老人張貼尋親廣告,轉(zhuǎn)眼一個月過去,仍沒有任何關(guān)于老人家人的消息,每番詢問,老人總是重復(fù)地念叨:“我不記得老家在哪,我沒有家……”聽到這話,雷鳴心里更不是滋味,他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實在不能幫老人找到家,這兒,就是他的家!
天有不測風(fēng)云,老人精神時好時差,2015年夏天,老人把防凍液錯當(dāng)糖水誤食,幸虧雷鳴發(fā)現(xiàn)及時,立刻把老人送到醫(yī)院搶救。好在沒有生命危險,雷鳴這才舒了一口氣。相處兩年,他們雖本不是親人,卻也勝似親人。夏季天氣炎熱,老人住院期間身上起了很多水泡,怕老人感染,雷鳴日夜陪護,每天細心地給他擦拭身體,洗腳清潔,護士見了和老人說:“您這孫子真孝順!”老人不說話,只是憨憨的笑,他的皺紋更深了,可皺紋里溢出來的卻是滿滿的感動與心安。
人家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崔雷鳴對自己這“撿來的爺爺”,卻是盡心盡力地將他陪伴照料到了終老。2022年5月,老人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崔雷鳴晝夜陪護,在時間、金錢、精力上加倍付出,直到老人離世。
經(jīng)常有人問崔雷鳴,他是怎么做到這么多年對一位陌生的流浪老人這樣愛護有加的,他只微微一笑。崔雷鳴的父親年輕時是一名教師,小時候就常常教育他為人要有大愛,父親的教誨根植在他的心中,現(xiàn)在雷鳴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希望將這份正能量傳遞下去,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心存大愛,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真誠地伸出雙手。(大眾新聞記者 孫樂佳)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