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位,二選一,這節目咋搞成這樣?
誰能想到,原本一個唱歌比拼的地方,突然就成了“智斗場”。
你說唱歌重要,還是耍花樣重要?
一檔《歌手2025》,愣是把觀眾的神經給拉緊到嗓子眼。
現在的綜藝節目,跟以前可太不一樣了。
以前歌手上臺就唱,唱得好就能穩坐,唱得差就請回家。
現在倒好,賽制一變,規則一變,感覺像下象棋一樣,走哪步都得仔細盤算。
今年這個《歌手2025》,一開始熱度也就那樣。
可到了第八期,場面突然炸開了鍋。
李佳薇和艾莉西亞同時上臺,明面上要補位,實際上一個比一個精明。
很多人一開始都以為,這倆人誰也別想輕松過去。
結果呢?
人家直接選了兩個最容易挑戰的對象,那“者來女”和“火星電臺”,就這樣被送下了臺。
你以為節目組看不明白?
其實都心里有數。
觀眾一琢磨,這不就鉆了規則的空子嗎?
一方面節目組喊著要公平,一方面又故意留出這種門道,真是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
接著更有意思的來了。
第七期錄制的時候,鄭欣宜受傷了,臨時退出。
觀眾一片嘆息,節目組那邊卻馬上說,她后面還會回來。
緊接著,網上就開始瘋傳,說第十期要搞“雙補位”,而且還得在韋禮安和美依禮芽之間選一個。
這個消息一放出來,不光粉絲炸鍋,連很多路人都忍不住發表意見。
有支持韋禮安的,說男歌手太少,舞臺都快變成女團了;也有支持美依禮芽的,說她屬于二次元風格,年輕人喜歡,節目也能多點關注度。
但說到底,這到底是比唱歌,還是比誰后臺硬?
有沒有覺得,節目組每次挑人都像在做生意,哪個更能帶來熱度,就選誰上?
鄭欣宜人氣高,回來就是收視保證。
韋禮安有實力,作品也多,粉絲死忠。
美依禮芽的新鮮勁,能吸引不少年輕觀眾。
這一場補位之爭,說句不好聽的,跟做買賣有什么區別?
你說節目組心里沒點算盤,誰信?
有網友開玩笑,說現在的補位都快成“選秀決賽”了。
其實想想,這真不是玩笑。
誰都知道,歌手的舞臺要有實力,也要有故事。
可有時候,故事再好聽,真沒實力,觀眾還是不買賬。
但偏偏現在節目喜歡玩花樣,弄得大家都像在猜謎語。
李佳薇和艾莉西亞這操作,表面看著聰明,實際上也逼得節目組不得不反思:是不是給了選手太多可操作空間?
規則一不嚴,聰明人就會鉆空子。
說到這,不得不提去年《歌手2024》。
那一年節目可謂爆火,臺上臺下都熱鬧。
那熱度,和今年一比,咋就差了那么一大截?
為什么今年這么多爭議?
說白了,觀眾對節目質量的期望高了,你不能一點變化都沒有。
但你變得太多,變得太“精”,大家又覺得你在耍心眼。
觀眾不是傻子,誰都能看出來,賽制的變化到底是為了啥。
還有人吐槽,這音樂舞臺快成流量比拼場。
“唱得好,沒人關注,白搭;有人氣,唱得差也能留到最后。”這樣的聲音,這兩年越來越多。
你要是誰沒點粉絲基礎,哪怕唱得天花亂墜,最后也難留到終極對決。
歌手們上臺,不光得練嗓子,還得經營社交賬號,深怕哪天流量不夠被淘汰。
這還是唱歌比賽嗎?
不如開個流量大會算了。
韋禮安的名字一出來,網上議論紛紛。
有人覺得,這節目男歌手數量少,來了正好補齊短板。
也有人反對,說他這樣的補位方式,其實對別的選手不公平。
他參加過很多綜藝,有經驗有粉絲,節目組是不是該給新面孔機會?
美依禮芽也一樣,很多人喜歡她的風格,但質疑聲也不少。
有人說,她要真來了,外籍歌手比例會不會太高?
是不是就不夠“原汁原味”了?
再看鄭欣宜,這回算是帶傷回歸。
很多網友一早就盼著她唱那首《女神》。
畢竟她的號召力擺在那,節目組要是把她順利推進決賽,收視肯定又是新高。
但問題也來了,鄭欣宜這一退一回,和艾莉西亞、李佳薇正面比拼,大家到底看什么?
是看比賽本身,還是看誰能制造最大的話題?
有網友調侃,接下來的突圍賽,要是馬嘉祺能回來,估計又是一波熱搜。
被淘汰的歌手里,他人氣算最高。
節目組要是想要話題,肯定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但那又有啥意義?
節目成了粉絲投票場,實力唱將反而成了陪跑。
每次一到淘汰,粉絲就在線刷彈幕,吵誰才該留下,節目最后變成了誰粉絲多誰說了算。
最讓人無語的,還不是這些。
節目賽制每期都變,觀眾一頭霧水。
第九期逆榜,第十期補位,第十一期還整了個神秘環節,第十二期是突圍,第十三期歌王之戰,第十四期又來個特別企劃。
你說這是比賽,還是過家家?
觀眾追到最后,可能連自己在看啥都忘了。
這樣亂七八糟的安排,能留住人嗎?
很多老人說,原來電視上唱歌比賽就看誰唱得好,沒那么多花活。
現在的《歌手2025》,一集比一集復雜,就像熱劇一樣,臺下的事兒比臺上還熱鬧。
你說到底是為了啥?
還不是為了多點熱度,吸引眼球。
可這樣一來,真正有實力的歌手,反而被埋沒了。
還有人問,補位到底該怎么選?
是拼實力,還是拼熱度?
要我說,光唱得好不行,節目組還得琢磨觀眾到底想看什么。
你要是靠流量和話題把節目撐起來,觀眾早晚有一天會膩。
到時候,再好的賽制都救不回來。
節目組這算盤,打得是響。
但別忘了,觀眾的心也不是石頭做的。
你玩套路可以,別太過。
觀眾要的是公正和真實,不是永遠都在變的規則和賽制。
不信就看,這么多爭議,節目組最后能不能穩住陣腳。
有網友吐槽,“現在的綜藝就是誰熱度高誰有理,誰粉絲多誰留下。”還有人說,“真的唱得好,不想看流量炒作。”更有人直接評價:“臺上唱歌,臺下投票,最后結果還是看誰會玩。”這些話雖然直白,卻說到點子上。
現在的觀眾不是好糊弄的。
你賽制再花哨,看不見真本事,大家還是不買賬。
說到底,唱歌節目就是要唱歌好聽。
流量和話題再多,不如一首好歌管用。
這次《歌手2025》弄出這么多風波,到底是創新,還是在炒冷飯?
節目組到底想要啥?
觀眾到底想看啥?
誰也說不清。
可有一點是肯定的,舞臺上拼的,不該只是人氣和流量,更多還是要看誰真正有實力。
你說這二選一,補位的到底公平嗎?
是不是又要靠劇本來制造懸念?
觀眾到底能不能看到一場真正公平的比賽?
網友們吵得厲害,節目組接下來怎么應對,真是難說。
你說,《歌手2025》弄到這份上,是真正為歌手搭臺,還是又一次拿流量開刀?
下一季還會這樣嗎?
觀眾還能不能再相信這個舞臺?
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