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美國針對臺灣設計的最毒辣算計,徹底崩解了。
到底是什么算計呢?這要從美國干預臺灣事務動機說起。
臺灣扼守西太平洋航道,位處“第一島鏈”關鍵節點,若是將臺灣牢牢掌握在手,那美國自然可以順利封鎖解放軍進入太平洋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臺灣擁有可生產全球90%以上先進芯片的臺積電,美國軍工不僅一直將其視為“提款機”,還立下《與臺灣關系法》,為持續吸血提供法理依據。
(美媒在渤海港口發現中國“渤海怪物”地效飛行器,低空突防能力不容小覷)
而大陸近期傳出的兩大消息,讓回過味來的美臺徹底坐不住。
第一件事,民航局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乍一看,這只是常規航線調整,但臺灣不這么看,在他們眼里,M503航線正不斷接近“海峽中線”,很可能會進一步壓縮臺灣戰略空間與預警和時間。
當然,大陸的目的沒有那么復雜,更多是從經濟角度出發,通過啟動新航線,可以更好地促進兩岸交流,為旅客提供便捷。
第二件事,則是“渤海怪物”的出現。環球時報報道稱,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放出一張照片,即在渤海碼頭發現一款噴涂軍用灰色涂裝的神秘地效飛行器,外觀形似中國新型AG600兩棲飛機。只不過,照片中這款裝備只露出機身尾部,機頭被遮擋住。
美媒猜測,中國經過多年研究,已經掌握了很多經驗,所以其研制的地效飛行器只會更大、更快、動力更足,未來或許可以執行補給、搜索、兩棲登陸等重要任務。
(最經典的地效飛行器便是蘇聯“里海怪物”)
單聽名字,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冷戰時期蘇聯研制的“里海怪物”,事實上,這兩個都屬于地效飛行器,也就是在接近地面或海面的地方高速飛行,由于氣流會形成特殊的地面效應,機翼可受到更大升力,從而維持在高速飛行狀態。
數據顯示,地效飛行器貼海飛行的最高時速可達到200公里。這樣高速和低空飛行的優勢,決定了“渤海怪物”在運輸人員和裝備時,會更加隱蔽,快速突襲能力更是不容小覷。
只不過,對海況的高度依賴,也決定了“渤海怪物”更適合執行安全情況下的運輸任務,而不適合快速搶灘登陸。
即便如此,美國和臺灣依舊憂心忡忡。
蘇聯曾研制的“里海怪物”一度給美軍留下深刻印象,而更先進的“渤海怪物”讓美軍看到今后介入臺海局勢時面臨的困境,所以,其試圖加速“自由”級超大型地效飛行器,以便在不依賴跑道的情況下快速響應,完成投送任務。
若再加上氣墊登陸艇、高速登陸艇等裝備,美軍無疑可以填補遠程投送能力的短板。
(美軍投送兵力能力受到解放軍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影響)
實際上,這也正是美軍長期以來最為頭疼的大難題。
我們知道,解放軍區域拒止/反介入體系正一步步將拒止距離推到更遠的地方,這意味著美軍未來想要跨越太平洋進行兵力投送,極可能遭到解放軍反介入火力網覆蓋。
尤其“東風-21D+東風-26+鷹擊-21”構建起來的反艦體系,射程直達3000公里以外,美軍航母戰斗群見了都要害怕被摧毀。
何況,解放軍這些年來還在不斷推進智能化建設,“天河-星鏈”工程直接將指揮決策時間壓縮到0.07秒,完全可以實現對敵人的先發制人預判;無人機集群控制技術,則可以實現近萬無人單元同步控制,即便處于強電磁環境,編隊完整率也能達到95%。
總之,當美國“自由”還處在PPT的時候,中國“渤海怪物”已經成型,未來,有望重塑區域作戰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