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咱們的球員無論是走到哪一步,都很難不引起球迷的非議。
就拿剛剛林葳被G聯賽的德克薩斯傳奇隊選中這件事情來說。
應該來說,這是一件十分值得祝賀的事情。
這么多年中國男籃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尤其是2023年的男籃世界杯,整個打完之后,大家最為感慨的就是,我們和世界籃球的差距太大了。
對手的很多打法和戰術,真的是我們見都沒見過的。
想要彌補這中間的差距,無非就是兩條路:引進來和走出去。
前者就是需要CBA聯賽的各支俱樂部找到更好的外援,從而來帶動本土球員的進步,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理想。
因為,能力差的外援,基本上不會給本土球員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而能力出色的外援,又大多是大包大攬的風格,就類似于廣廈隊的小巴里-布朗,進攻端的擔子基本都是他一個人扛了,本土球員承擔的更多是“錦上添花”的任務。
如此一來,對于大家的提升也不算多。
所以,外援就只是來“工作”的,能力強,給的薪資待遇高,人家就賣力一些,反之,那就繼續尋找下一份工作。
“引進來”也就只是“引進來”,對于中國男籃來說,并沒有太多的的價值和意義。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走出去”了。
可是相較于“引進來”“走出去”的難度要大很多,因為,我們現階段能夠去到更高水平聯賽的球員,確實是非常的少。
最主要的是,這么多年有這個想法的球員都沒有。
從2016年周琦和王哲林被NBA選秀大會選中,前者在2017年正式登錄,后者直接選擇放棄,一直到了去年,也就是2024年,已經是7年的時間了,才算是出來了一個崔永熙。
但是,他的這計“破冰”卻也是毀譽參半。
有積極鼓勵的也有說他不自量力的。
似乎,就只有姚明、易建聯、王治郅這樣的球員才能配得上高水平聯賽,其他水平的球員就是“投機取巧”。
如果真的是按照這個節奏,那么這次楊瀚森涌現之后,后面不知道又要等多少年了。
很顯然,這是完全“固化”的想法。
本身亞洲籃球的整體水平就在世界各個大洲當中倒數,有頂級天賦的球員鳳毛麟角,這個時候就需要降低要求,然后這些球員從次高級聯賽開啟步伐,然后,一點點的提升。
這其實也是更加符合更多球員的一種成長方式。
話說,哪有那么多的頂級天才?
能夠成長為CBA的頂尖球員,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如果是態度足夠的積極,加上有心氣,那么就可以往更高聯賽走一走了,就像這一次的林葳一樣,可能沒辦法一步到位成為NBA的球員,但是,成為一名G聯賽的球員還是可以期待的。
就算是這樣,也不知道要比CBA好多少倍。
身邊的隊友全部都是CBA頂級外援的水準,和他們競爭,同時和他們一起生存,學習他們的技巧和訓練方式、方法。
光憑這些,可以說都是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了。
還記得易建聯回到CBA之后,大家最為贊嘆不已的就是他的訓練態度,最早一個去,最晚一個走,后來他自己說,在NBA的時候,比他早到以及晚走的隊友比比皆是。
所以,這下大家應該知道為什么人家是高水平聯賽了吧?
這下,也應該知道林葳走出去需要多大的勇氣以及挑戰了吧?
不知道還在那里“陰陽”的球迷到底是什么心態,當然,他們也都不是真正的球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