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9日,G聯賽選秀現場,林葳的名字在第8順位被德克薩斯傳奇隊叫了出來,這一刻其實沒那么多煽情橋段,更多是現實和理想的碰撞——一個在CBA場均21分的本土得分王,22歲,189cm的個頭,終于走出了那一步,成為現役第一位、歷史第二位被G聯賽選中的中國CBA球員,這背后其實有點復雜,也有點不容易
先把G聯賽的成色擺出來說說,別看它是NBA的“二隊,但水平絕不是隨便混混的地方,隊里雖然大部分是NBA邊緣人,但拿到CBA基本都是得分王那檔,比如湖人隊布朗尼,去年也常出現在發展聯盟刷數據,這種級別的對抗強度和球權分配,跟CBA完全是兩碼事,所以林葳能第8順位被選中,這已經是很高的認可,就像全班58人考第8,誰也不能說沒實力
但說到底,G聯賽選秀和NBA選秀不是一回事,楊瀚森能直接進NBA,林葳只能走G聯賽,其實一眼就能看出來天賦的鴻溝在哪里,楊瀚森218cm的身高在選秀池子里就是稀缺資源,技術又在線,而林葳這種身高和臂展,在美國后衛群體里真的就是人海戰術——再能得分也得擠破頭,畢竟美國本土的后衛儲備量,放眼全球也是頂級
再翻歷史,巴特爾曾在2004年被發展聯盟選中,開了中國球員的先河,后來曾凡博、周琦、李弘權、郭昊文等人,也都和G聯賽有過各種交集,但真正在選秀里被選中的,中國球員就他倆,這個含金量確實不低,說明林葳這波走出去,不是簡單的“鍍金,更多是實力在那擺著
當然,林葳的數據看著非常漂亮,CBA本土得分王,單場41分,季后賽還能場均30分11助攻,三分球一場16投10中,這些都是硬通貨,攻堅能力和爆發力水平在線,問題來了,他的進攻沒有大短板,反倒是防守端經常“擺爛,專注度和積極性都不太夠,這在CBA當核心還好說,可去到G聯賽,大家都在搶飯碗,沒人會讓你站著省力,攻防兩端都得拼命——而且,林葳的打法偏持球大核,離了球就有點迷糊,這種模式能不能在發展聯盟站住腳,真不敢說穩
再說點現實的,G聯賽分兩輪,每輪29人,能第8順位被德克薩斯傳奇選中,這隊身份也不簡單,正是獨行俠的下屬球隊,也就是說,理論上只要林葳在G聯賽表現出彩,真有機會被獨行俠提拔——但別忘了,發展聯盟其實是所有“臨門一腳球員的修羅場,大家都帶著夢想廝殺,機會雖在,但競爭殘酷,能不能熬出來,還得看他自己適不適應這里的節奏和定位
為什么林葳在CBA能橫著走,到G聯賽就得重新開始,其實道理很簡單,國內后衛雖然有天賦,但整體對抗和外線爆發力跟歐美還是差一截,你要說他在CBA沒進國家隊,是不是有點冤呢,也不能全怪教練組,用人還是要看是否能適應更高強度的舞臺,這也是林葳這次“走出去的最大意義——哪怕沒進NBA,能力提升了,回來國家隊也能用得上
球迷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這次林葳的選擇到底值不值,值不值,得看他對自己未來的定位,如果是想單純刷數據,那G聯賽強度和曝光度都比CBA高太多,絕對能漲經驗,但如果是想拼NBA名額,就得明白,G聯賽是最后的跳板,也是最難的通道,過去能通過的人鳳毛麟角,真正站住腳的,沒幾個中國球員能做到
有一說一,林葳這次出走,既是個人突破,也是中國籃球的一個新注腳,過去常有人說,國內球員就是不敢出海,這次算是打了個樣,哪怕最后沒進獨行俠,沒進NBA,這段經歷對他個人,對整個CBA和中國籃球的信心,都是正向激勵,畢竟,愿意接受挑戰的球員,永遠比原地踏步的更值得尊重
此情此景,說林葳是“逐夢者沒毛病,但真正能走多遠,還得看后面怎么打,攻防兩端都得補短板,心態也得經得住美國球員那種無間斷對噴和搶球權的激烈競爭,只有適應了這里的生存法則,才有機會被獨行俠看中,否則就是一波高開低走,回頭再說“留洋鍍金也沒啥意思
總結一句,林葳這步棋走得不保守,也不激進,成敗還看后續表現,作為球迷,當然希望他能在G聯賽打出名堂,哪怕最后沒進NBA,只要能練出真本事,回來國家隊也值得點贊,畢竟中國籃球就缺這種敢闖敢拼的氣質,林葳這次,算是給后來人留了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