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麒元這個人,好像是搞金融和經濟的。在網上不少人支持他,但也有很多人反對他。他講金融、經濟方面,我是外行,不知道對錯,只知道有爭議。但是他反對傷痕文學,我卻能看出他的虛偽。
這段時間,看到兩次盧麒元反對傷痕文學。內容不是他本人發的,都是別人轉發、搬運的。其中一個是音頻,是盧麒元的聲音,同時我還查到了同樣內容的文章,可以確定就是他的“作品”。
然而正是這個內容,讓我徹底看透了盧麒元的虛偽。本來我最近就產生一個觀點,認為反對傷痕文學的人愛國是虛偽的,而盧麒元這個人,則是更加虛偽的。這種虛偽,實在令人厭惡,令人惡心。
盧麒元說,他反對張藝謀,討厭張藝謀拍的那部電影《菊豆》。為什么呢?因為在這部電影寫知識分子,把知識分子描繪成一個嫁給老男人的女人,而這個老男人沒有性能力,知識分子就與別人通奸。
這個內容可能并不是盧麒元最近才發表,烏有之鄉上有相似內容的文章,時間是2009年。也就是說,盧麒元表達反對張藝謀、討厭電影《菊豆》,至少是在2009年就表達過了,后來可能又再次表達。
然而,盧麒元越是反復表達對張藝謀的反感與對《菊豆》的討厭,越是表現出他的虛偽一面。為什么?因為他根本就不了解《菊豆》這部電影,他完全是憑著個人喜好、偏見,在進行“個性化理解”。
《菊豆》是傷痕文學嗎?是“傷痕文學的尾聲”嗎?主人公菊豆是知識分子嗎?說來也真是奇怪,盧麒元對電影內容毫不了解,就敢進行評論,怎么不怕別人笑話呢?我敢斷定,他沒看過這個電影。
《菊豆》這部電影,根本不是傷痕文學,更別提什么“傷痕文學的尾聲”了。電影里的菊豆也不是知識分子。而且,電影《菊豆》不是張藝謀原創,他是改編過來的,改編自劉恒的小說《伏羲伏羲》。
小說描寫的故事背景,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青年女子菊豆在嫁給染坊主老男人楊金山后,因不堪忍受性無能的丈夫虐待,而愛上了丈夫的侄子天青,并生下一個兒子天白,最終釀成了一出人倫悲劇。
電影《菊豆》反映的是舊社會一個貧家女子的人生不幸,表現了封建禮教名分對人性的扭曲,揭露了人性的追求與無人性的社會、文化的巨大沖突。而這種情況,在中國舊社會又是普遍存在的。
但是,這不叫傷痕文學。盧麒元把這叫傷痕文學,還說菊豆是知識分子,指責張藝謀把中國的知識分子寫成嫁給老男人,寫成與別人通奸,扯上“知識分子的出路”,完全是無稽之談,胡扯淡。
由此可見其虛偽。他因為反對傷痕文學,看什么都以為是傷痕文學。而反對傷痕文學,本身就是虛偽的愛國主義。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傷痕文學具有人民立場,傷痕文學中反映了人民受到的傷。
一般意義上的傷痕文學,是指描寫那十年中的荒唐事,表現人民在那段時間從精神到肉體受到的各種類型的傷害,當然也包括國家受到的傷害。傷痕文學是對十年大動亂的控訴,是對錯誤路線的反思。
像盧麒元這樣的反對傷痕文學的人,還有那個邊芹,批判傷痕文學顯得自己有多么愛國,可是,光憂國不憂民嗎?在他們心中,人民擺在哪里?對人民遭受的苦難無動于衷,甚至想否認,這是愛國嗎?
一個對人民遭受苦難無動于衷的人,一個想否認人民遭受過苦難的人,他們愛的不是國,而只是一個空洞的符號。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就是國家利益,愛國家不愛人民,就是虛偽的愛國主義。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是唯人民的利益是圖,而不是唯個人的利益是圖。
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
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論什么時候,都要先想到大家,想到群眾,不能光看到幾個人。
所有嘴里說敬愛毛主席卻反對傷痕文學的人,都有虛偽一面,都違背了毛主席的教導,都對不起毛主席。
盧麒元說他寫了一篇一萬多字文章,叫《掠過佛萊堡》,是他的得意之作。這篇文章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么,反正是關于愛國的。
盧麒元說他寫完之后,蹲在廁所里哭了約半個小時,把鄰居都哭出來了??吹竭@里,我又感覺到盧麒元的虛偽,我是不信這個話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