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以下簡稱“褐石培心幼兒園”)發生的幼兒血鉛異常事件引發關注。依據當地聯合調查組發布的通報,鉛的來源系該園后廚人員通過網絡平臺購買的彩繪顏料,顏料稀釋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包裝明確標示不可食用。
聯合調查組發布的通報顯示,經對食品留樣等223份樣本檢測,褐石培心幼兒園2份樣本檢驗不合格,一份為早餐留樣的三色紅棗發糕,一份為晚餐留樣的玉米卷腸包,兩份留樣鉛含量分別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食品污染物限量0.5毫克/千克的標準。
2024年8月,褐石培心幼兒園晚餐中提供的玉米卷腸包。圖/受訪者提供
多位家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晚2024年8月起,這兩種食品就出現在幼兒園的菜單中。該幼兒園每周都會制作色彩鮮艷的餐食,由老師拍照發到家長群中。目前,西安中心醫院已有近200名褐石培心幼兒園的幼兒住院治療。血鉛正常的幼兒中,一些剛入園幾天,一些只在園內吃早餐。部分2024年7月畢業的孩子中,血鉛濃度也檢測出在50—100微克/升。
7月8日,兒童鉛中毒防治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學教授顏崇淮在上海接診了一名來自褐石培心幼兒園的幼兒,確診其為鉛中毒,已安排患兒住院治療。顏崇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患兒的X光片中出現了“鉛線”,說明患兒屬于慢性鉛中毒,鉛的攝入可能已持續數月。
多位專家介紹,兒童鉛中毒,超過九成都是吃進去的。對于正在發育的兒童,鉛中毒會帶來哪些危害?又該如何治療?
顯著危害神經系統
劉剛是一所“雙一流”高校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長期研究兒童鉛中毒問題。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鉛是一種慢性神經毒物,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可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可作用于血液、骨骼等多個系統,對兒童危害最顯著的是神經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生長期兒童一旦攝入鉛,其中樞神經系統會遭受不可逆的損傷。根據2006年衛生部發布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分級和處理原則》,連續兩次靜脈血鉛水平達到或超過100微克/升,即為高鉛血癥;達到或超過200微克/升,即被認定為鉛中毒。依據具體數值,鉛中毒分為輕度(200—249微克/升)、中度(250—449微克/升)和重度(450微克/升及以上)。兒童鉛中毒通常伴有一些非特異性臨床表現,如腹部隱痛、便秘、貧血、多動、易激惹等。
顏崇淮介紹,近年來全國兒童的平均血鉛水平已降至約20微克/升。3至6歲兒童的鉛吸收率為30%至50%,而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全身血量大約為1升,只需攝入極少量的鉛,就可能導致血鉛水平超標。2023年,發表在國際期刊《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上的一篇研究提到,比起成人,兒童對鉛的吸收率達到42%—53%,但排出體內鉛的能力僅為成人的三分之二,約有三分之一的鉛滯留于人體。由于兒童對鉛的吸收強、排泄弱的特點,更容易發生鉛中毒。
劉剛介紹,血液中的鉛處于動態變化中,血鉛水平只是一個瞬時指標。對處于生長期的兒童而言,血液中的鉛會直接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由于神經元再生能力極弱,尤其是在胚胎期和0至3歲這一神經發育敏感期,鉛暴露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此外,鉛會抑制大腦突觸連接,影響兒童的短期記憶力。但這類影響在血鉛水平下降后可能部分恢復。
劉剛介紹,一部分鉛會通過血液循環,沉積在骨骼中,以不溶于水的磷酸鉛形式存在,相對穩定。但隨著新陳代謝加快,或在發生骨質疏松等情況下,磷酸鉛可能轉化為磷酸氫鉛,并逐步釋放進入血液。“人體內超過九成的鉛儲存在骨骼中,但是高劑量鉛對骨骼的具體影響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他建議兒童在血鉛水平降至100微克/升以下后,定期進行血鉛檢查。
褐石培心幼兒園每學期會舉行開放日,邀請家長參觀。一位曾于今年4月參觀幼兒園后廚的家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當時看到后廚貼有添加劑標簽。園長當時解釋,廚房只使用兩種添加劑:小蘇打和酵母。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劉少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根據通報內容,褐石培心幼兒園幼兒鉛中毒事件的本質是非法添加,與食品添加劑無關。目前,國家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中不含鉛,按照規定使用不必恐慌。對幼兒園來說,使用食品添加劑應更加謹慎。
脫離鉛源是第一原則
劉剛介紹,兒童鉛中毒的危害取決于血鉛濃度和暴露時間。脫離鉛源是第一原則,對于高鉛血癥和輕度中毒的兒童,只要停止接觸鉛源,血鉛水平通常會在一個月內恢復正常。中度中毒兒童可以通過補充高纖維和高蛋白飲食輔助恢復,如果中毒水平達到重度以上,就需要在醫生介入下,進行驅鉛治療。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藥劑科主管藥師王哲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針對鉛中毒的治療方法是口服螯合劑二巰丁二酸。通過攝入牛奶、雞蛋等食物進行高蛋白補充,療效并不確切。
2006年衛生部出臺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分級和處理原則(試行)》提出,應對中度和重度鉛中毒兒童進行脫離鉛污染源、衛生指導、營養干預、驅鉛治療四項干預措施。其中,驅鉛治療是通過驅鉛藥物與體內鉛結合并排泄,以達到阻止鉛對機體產生毒性作用。但有研究認為,排鉛過程可能導致兒童體內微量元素失衡,并增加腎負擔的風險。
“低劑量、長周期的血鉛異常更應警惕。”劉剛說,從毒理學角度來看,鉛沒有絕對的安全值,任何水平的鉛暴露都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目前,中國將高鉛血癥的標準設定為100微克/升,這只是一個相對可接受的參考值。若血鉛長期維持在此水平附近,也應引起重視,并盡早查明生活中的鉛源。
國際上對于血鉛安全值有更嚴格的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發布的《鉛暴露的臨床管理指南》,當血鉛濃度達到或超過50微克/升,就應查明鉛暴露來源,并采取措施減少或終止接觸。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則將兒童的血鉛參考值設定為35微克/升。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制定《0—6歲兒童血鉛參考限值標準》征求意見稿,將50微克/升作為兒童鉛暴露導致血鉛偏高的參考限值。但至今,這一參考限值標準未正式發布。
劉剛介紹,目前在我國,鉛仍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業環境中。盡管含鉛汽油自2000年起已被淘汰,但其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持續十幾年甚至更久。隨著污染水平的下降和監測數據的積累,他認為,未來,我國對血鉛安全的標準有望進一步收緊。
(應受訪者要求,劉剛為化名)
記者:孫厚銘
實習生:胡可欣
編輯:杜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