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德國政府公開指責中國軍方使用激光瞄準參與歐盟支持的紅海行動的飛機,甚至直接召見駐德大使表達態度。德國外交部表示 :“德國人員受到威脅,任務受到干擾,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但是對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德國外交部都遮遮掩掩不愿直說。
很快,德國《明鏡周刊》曝光了更多細節,表示事件發生在7月2日,在也門海岸附近,一艘中國海軍軍艦發射激光照射了一架德國飛機。而根據德國國防部的進一步信息,該飛機屬于參加歐盟 "ASPIDES" 任務的 Multi?Sensor Platform(多傳感器平臺)偵察機,但未透露型號,至于來自哪艘中國軍艦以及如何照射攻擊,都不得而知。德國國防部表示飛行任務被迫終止,偵察機已安全降落在吉布提基地,人員無恙。
以上是媒體公開信息,由于此事不管怎么說都是丟臉的,而且德國在外交層面提出了嚴厲的抗議,所以激光照射基本可以斷定是真的。至于其他內容,就值得細細推敲了。
首先來了解一下"ASPIDES" 任務( “阿斯皮德斯行動”),這是歐盟于2024年2月在紅海地區啟動的一項軍事行動,旨在保護紅海地區的航運安全,特別是保障航行自由。在該行動框架下,歐盟主要國家派遣艦船飛機保護來往船只免受胡塞武裝襲擊。德國海軍也輪流派出薩克森級護衛艦參與護航任務,也誕生了經典戰例:把美國MQ-9B無人機識別成胡塞武裝無人機,但是標準-2導彈打出去了沒有制導以至于并沒有誤傷友軍,
關于德國被照射的飛機,德國國防部僅僅提到它是Multi?Sensor Platform(多傳感器平臺)由民用承包商運營的偵察機,那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基于A319VIP改裝,配備光電/紅外/數字攝像及其他遙感傳感器的Airbus A319OH。另一種則是由Hensoldt 承包,搭載 Kal?tron Integral 電子偵察系統,基于龐巴迪環球6000改裝的新型電子偵察機“飛馬”(PEGASUS)。兩種飛機都是由民用客機改裝而來的偵察巡邏平臺,尤其是最新投入使用的飛馬,具備大范圍寬頻的電磁信號收集能力。
而中國海軍在該海域周邊活動的則是由改進型052D包頭艦、改進型054A紅河艦、903A高郵湖艦組成的海軍第47批護航編隊,該編隊去年12月出航,至今已經超過半年。該艦隊主要負責亞丁灣、紅海等海域的商船護航任務。三型船都是軍迷們的老朋友了,出航前也有清晰的照片和和視頻資料,可以明確地說:船上并沒有固定的大型的激光武器,不僅原始設計 ,也沒有后期加裝。
加裝激光武器的伯克級驅逐艦
中國驅護艦沒有像美國部分伯克2A型驅逐艦一樣加裝大型激光武器,并非是由于技不如人,恰恰相反,我國大功率激光武器早已量產實用甚至出口取得了戰績,也正因為此,國內軍工行業當前并不迷信激光武器。當前大功率激光武器主要用途還是對抗低速小型無人機,要應對高速來襲的導彈還是束手無策,遠不如傳統的近防炮來的可靠。
那么沒有固定激光武器的中國海軍驅護艦,又是如何照射德國偵察機的呢?唯一的答案就是:船上有激光,但是并非固定武器,而是艙內可移動的低功率激光器,甚至可能只是一個激光筆?
到這里事情來龍去脈就差不多可以理清了:當德國偵察機發現中國海軍艦船后,無視警告抵近進行偵察活動,而我軍艦船在危險海域勢必要開啟警戒雷達等設備,一旦被近距離搜集信號都將造成泄密風險。護航艦船官兵為了適度警告德國飛機,使用了小功率的激光照射(根據德國通報應該是照進了座艙,因而飛行員接受了體檢,如果是大功率激光照射到玻璃舷窗后,即使經過多輪反射折射,飛行員的眼睛也要報廢。)德國偵察機在被激光照之后認識到危險選擇跑路。而在幾天之后,德國軍方與外交部門串通好,又開始抗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