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調冷氣、冰鎮啤酒、燒烤擼串,這些夏日“標配”帶來的舒爽背后,卻可能隱藏著一個難言的煩惱悄然來襲—痔瘡發作。肛腸科醫生們發現,每到夏季,因“菊部地區”疼痛、出血、脫出而前來就診的患者就會明顯增多。為什么這個熱情的季節,偏偏成了痔瘡的“高發季”?我們又該如何守護這份隱秘的健康?
夏日炎炎
為何痔瘡更“囂張”
1.脫水“危機”,便秘“元兇”:高溫讓人體水分通過汗液大量流失,若飲水不足,腸道內容物會因缺水變得干結堅硬,排便時需更用力,腹壓驟增,直接壓迫直腸靜脈叢,導致血管擴張、淤血,誘發或加重痔瘡。同時,干硬糞便摩擦肛管黏膜,極易造成損傷出血。
2.冷飲“刺客”,腸胃“遭殃”:冰鎮飲料、啤酒、冰淇淋雖能帶來片刻清涼,卻會刺激胃腸道血管驟然收縮,影響正常蠕動功能,減緩消化吸收,為痔瘡埋下隱患。
3.久坐“空調房”,循環“遇冷”:為躲避酷暑,許多人長時間窩在空調房中久坐不動,導致盆腔及肛門區域血液循環不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極易形成靜脈曲張團塊—即痔核。
4.燒烤辛辣“狂歡”,黏膜“發怒”:夏日夜晚的燒烤、小龍蝦、麻辣火鍋等重口味美食,往往離不開辛辣調料和大量油脂。辣椒素等刺激性物質會直接刺激肛門直腸黏膜,誘發充血、水腫和炎癥,使原有痔瘡癥狀加重。
5.腹瀉“搗亂”,刺激“加倍”:高溫環境下食物易變質,滋生細菌,引發急性腸胃炎導致腹瀉。頻繁排便、稀便反復刺激肛管,以及排便時持續的腹壓增加,都會加劇痔瘡的充血、水腫甚至脫出。
七招筑起“護菊”防線
清爽過夏無煩惱
1.水潤腸道,暢通無阻:
主動、足量飲水,別等口渴再喝!目標是每日飲水2000ml以上,晨起空腹一杯溫開水效果尤佳;隨身攜帶水杯,定時提醒自己喝水。
2.纖維“清道夫”,助力輕松排便:
大幅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及豆類的攝入,目標是每天攝入25至30克膳食纖維;將一半精米白面換成粗糧。
3.清淡飲食,給腸胃“降降溫”:
嚴格限制辣椒、花椒、生姜、生蒜等辛辣刺激物;燒烤、油炸食品淺嘗輒止;冷飲、冰啤酒等寒涼食物也要適度,避免刺激腸胃;烹飪方式多選蒸、煮、燉。
4.拒絕“黏”在椅子上,動則有益:
每坐45分鐘至1小時,務必起身活動5至10分鐘;在辦公室可做簡單的伸展、踱步;下班后堅持快走、游泳、瑜伽等溫和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避免久蹲廁所刷手機。
5.“提肛”小動作,強大“支撐力”:
有意識收縮肛門及會陰部肌肉,保持收縮3至5秒,然后緩慢放松3至5秒,如此重復,每日2至3組,每組15至20次,隨時隨地可做。
6.培養排便“生物鐘”,速戰速決:
利用晨起或餐后的“胃結腸反射”,固定時間嘗試排便,一旦有便意,5分鐘內務必如廁,集中注意力,避免超過10分鐘,尤其不要帶手機、書籍進廁所。
7.嚴防腹瀉,減少“菊部”刺激:
注意飲食衛生,生熟分開,食物徹底加熱,不吃隔夜或變質食物;在外就餐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館;冰箱食物存放得當,定期清理;出現腹瀉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避免濫用止瀉藥。
夏天本應是享受陽光與活力的季節,別讓難言的痔瘡問題成為困擾。掌握這幾招簡單實用的預防策略,從科學飲水、高纖飲食到規律運動和提肛鍛煉,輕松筑起健康防線。從今天開始,給“菊部”多一份關愛,讓清爽自在的夏日生活,不再有后顧之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