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老藝人楊少華的師承問題源于20世紀40年代,當時他在北京啟明茶社打雜。熟悉相聲掌故的朋友都知道,啟明茶社當時養活了一大批相聲演員,老板常連安更是天津相聲世家常氏相聲的第一代人物,他的兒子常寶堃、常寶華、常寶霆,孫子常貴田等人都是中國相聲界響當當的人物,開心麻花著名“少爺”常遠是他的曾孫。
楊少華在啟明茶社耳濡目染,也對相聲產生了興趣,想以此謀生。經茶社老板常連安之子常寶霆推薦,被安排拜師相聲名家郭榮啟。但因家境貧寒,楊少華未能完成相聲界傳統的“擺知”儀式。
所謂擺知。就是宴請同行、公開確立師徒關系。熟悉德云社的朋友應該對這一套東西不陌生,整套流程要有什么引師、保師、代師,要有一堆繁瑣的程序。舊社會的相聲行業搞這個,無非是怕別人搶自己的飯碗,搞一套拜師儀式,只允許自己人說相聲,不讓外來人進入這個行當。其實就是欺行霸市,只不過今天相聲從業者一直美化這套東西,說到底,就是腐朽落后的東西。
對于楊少華的拜師,郭榮啟對此態度模糊。當有人告狀稱楊少華在外自稱其徒弟時,郭榮啟僅回應“他家里窮,養家糊口不容易”,默許其使用名號,但一直沒有承認楊少華是自己的徒弟。
但是郭榮啟的默許對楊少華來說已經很重要了,要不是有郭榮啟撐著,楊少華就別想說相聲。解放前,相聲從業者如果發現一個沒有師承的演員表演相聲,是可以上臺直接砸他的攤子,讓他沒飯吃。這種事今天看來不可思議,在當時就是天經地義。
到了解放后,相聲界的這種師承輩分關系被視為“封建糟粕”,全國各地用曲藝學校的方式代替以前的“口傳心授”,用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代替師徒關系。相聲行業雖然經歷了這個過程,但是那些舊時代過來的藝人始終不認可什么師生關系,暗地里還是以師徒關系維系所謂的相聲家譜。
反倒是這個時候,郭榮啟開始承認楊少華是自己的徒弟。因為他老人家遇到一個麻煩事,解放前郭榮啟經常讓為他楊少華蹬三輪,這個行為到了解放后被指控為“剝削勞力”。郭榮啟擔不起這個罪名,干脆承認楊少華是他徒弟,這樣一來,蹬三輪就成了師徒情分,沒有剝削的事。
說起來,這是郭榮啟在自保,但是等特殊時期一過,相聲藝人們就拿這個說事,理由是郭榮啟是被迫承認楊少華這個徒弟的,因此這個聲明不能算數。
按照相聲行業的家譜排序,目前從上到下有“德壽寶文明”這幾個輩分。馬三立的父親馬德祿算“德”字輩,“壽”字輩有名的相聲藝人有馬三立、張壽臣等人,“寶”字輩最有名的當然是侯寶林大師。再往下排,馬季、侯耀文、蘇文茂屬于“文”字輩,郭德綱跟姜昆同屬于“明”字輩。
楊少華的師父郭榮啟輩分很高,他屬于“壽”字輩,如果把楊少華排進相聲家譜,他就算“寶”字輩,跟侯寶林大師是同一輩人。此前楊少華不被認可,是因為相聲界“排外”,解放后沒有這個問題以后,相聲界繼續不認可楊少華的師承,就是因為輩分問題,好多相聲演員不愿意當他后輩。
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始終稱楊少華為“楊先生”,拒絕以師兄弟相稱。當楊少華之子楊議提出拜師時,馬志明直接拒絕:“收了你,不就連你爸爸也認了?”
文哏大師“蘇文茂”(文字輩演員)如果按譜系應稱楊少華“師叔”,但長期直呼“少華”,楊少華則稱其為“哥哥”。楊議曾戲稱蘇文茂為“師哥”時,曾被人當場喝斥
因為楊少華的輩分不被承認,其子楊議拜師屢遭拒絕。馬志明、常寶豐等名家均未接納,楊議最終以“海青”(無師承者)身份從業。楊少華的長子楊威曾在演出中直言:“我家兩個海青——我爸和我弟。”
說起來相聲界的師徒關系,確實還就是當初剛解放的時候國家下的定論最準確,就是封建糟粕,誰知道這些年日子好過了,這套陳腐的東西又被人撿起來,成為相聲演員相互攻擊謾罵的工具。
其實這種事的受害者不只是楊少華,當年給姜昆捧哏的著名相聲演員李文華一直想拜馬三立為師,就是因為輩分問題,始終有人阻撓。直到他去世前,在姜昆等人的多方協調下,才由馬志明代收了這個徒弟。
如今,楊少華雖然去世了,但是相聲界的輩分之爭估計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們也沒必要可惜,相聲繼續這么搞下去肯定會沒落的,不會因為一個郭德綱就能扭轉這個趨勢。觀眾們想要開心,可以看脫口秀,看素描喜劇,看小品,讓人發笑的藝術有的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