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nèi)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jié)尾
全紅嬋,不見了。
自從國際泳聯(lián)發(fā)文確認、國家游泳隊同意后,全紅嬋是真的從各種比賽上“消失”了。
她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退出比賽,為什么陳芋汐可以繼續(xù)比賽,她去哪了呢?
身體透支,哪里都痛
我們都還記得2021年的東京,那個14歲的女孩如何像一枚精準的釘子,扎入水中,不留一絲痕跡。
人們驚呼“水花消失術(shù)”,把“天才”的桂冠戴在她頭上,從此開啟了她的傳奇。
但天才,往往要用凡人的血肉之軀來兌現(xiàn)。
高強度的訓練,一場接一場的比賽,她的身體就像一臺連軸運轉(zhuǎn)的機器,零件在過度磨損中發(fā)出哀鳴。
今年5月的腳踝舊傷,只是這本賬本上最新的一筆欠債,往前翻,是2023年復發(fā)的腰傷,是冬訓時撕裂般疼痛的手腕。
她的腳踝,被診斷為距腓前韌帶損傷,關節(jié)腔里常年積著水;她的腰,是日復一日起跳和翻騰留下的勞損;她的手腕,軟骨在與水面的無數(shù)次撞擊中漸漸磨平。
她的成名絕技“207C”,那個向后翻騰三周半的動作,美得像詩,對身體卻殘酷得像一次次小型車禍。
每一次騰空,都是對發(fā)育期骨骼的豪賭。
對于一個十幾歲的女孩來說,她的骨骼尚有彈性,但連接骨骼的韌帶卻像還未擰緊的繩索,脆弱而不穩(wěn)定。
在這種狀態(tài)下挑戰(zhàn)極限,受傷幾乎是必然。
而更可怕的,是傷病還未痊愈,就為了比賽重新投入訓練,最終陷入“受傷-積液-炎癥”的死循環(huán)。
這些傷外人看不到,但分數(shù)不會撒謊。
起跳時蹬臺的力量弱了,空中舒展的姿態(tài)緊了,入水的角度偏了,曾經(jīng)的“水花消失術(shù)”,開始有了波瀾。
發(fā)育大關過不去了?
如果說傷病是看得見的裂痕,那身體悄無聲息的變化,則是更難捉摸的暗流。
東京奧運會后,全紅嬋的身體開始“背叛”她,身高長了7厘米,體重多了8公斤。
這些數(shù)字,對普通女孩是成長的喜悅,對一個10米跳臺選手,卻是最嚴峻的考驗。
在那個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空中世界,多一兩肉,都可能讓身體的旋轉(zhuǎn)軸心發(fā)生偏移。
她自己也坦白,做同樣的動作,身體“沉了不少”,過去能輕松駕馭的身體,如今像一件忽然變得沉重而不合身的盔甲。
她的主管教練,曾經(jīng)的“跳水女皇”陳若琳最懂這種痛苦。
她透露,全紅嬋現(xiàn)在每次比完賽,那個讓她封神的“207C”都要從頭再來,一點點重新找感覺。
那種磨人的沮喪,是她過去從未體會過的。
直到這時,她才真正理解隊友陳芋汐當年在發(fā)育期,是如何哭著熬過每一天。
這不是誰的錯,這是所有年少成名的跳水女孩,都必須獨自穿越的,一片黑暗而湍急的河流。
以賽代練輪軸轉(zhuǎn)
全紅嬋的傷,不止是個人的掙扎,也映照出整個體系的慣性。
“以賽代練”,是中國跳水隊這臺精密機器的運轉(zhuǎn)模式。
自從全紅嬋一戰(zhàn)成名,她就成了這臺機器上最閃亮的齒輪,被推到聚光燈下,幾乎從不缺席。
大獎賽、世界杯、錦標賽、奧運會……她像個不知疲倦的戰(zhàn)士,在一個賽場和另一個賽場之間奔波,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
身體的警報,一次次被勝利的呼喊聲所淹沒。
傷病還沒好透,新的備戰(zhàn)周期又開始了,這種消耗,無異于飲鴆止渴。
有人把她和當年的姚明對比。
同樣是天才,同樣是國家榮譽的承載者,同樣在無休止的征召和高強度比賽中,被一點點榨干了運動生命。
姚明的提前退役,至今仍是體育迷心中的一根刺。
女子10米跳臺,這個項目本身就極其殘酷,運動員的平均職業(yè)生涯只有6到8年,遠比跳板項目要短。
每一個還在堅持的選手,都在和時間賽跑,和傷病共舞。
輿論,傷她最深
壓在她身上的,除了身體和體制,還有一副更沉重、也更無形的枷鎖——輿論。
當她因傷休養(yǎng),在社交媒體上發(fā)了一張夕陽的照片,享受片刻的寧靜,評論區(qū)卻炸開了鍋。
有人指責她“玩物喪志”,質(zhì)問她為什么不好好康復。
仿佛在她身上,連欣賞美的權(quán)利,都被“冠軍”的身份剝奪了。
更有甚者,開始編造“陰謀論”,猜測是教練組為了平衡隊伍,故意不讓她參賽。
這種論調(diào),看似在為她鳴不平,實則把一個運動員最寶貴的健康,當成了權(quán)力斗爭的籌碼,充滿了惡意的揣測。
就連她參與商業(yè)活動,也會被一些人抨擊為“不務正業(yè)”,全然不顧商業(yè)贊助是現(xiàn)代體育的血液,也無視運動員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取報酬,是天經(jīng)地義的權(quán)利。
從劉翔到樊振東,再到今天的全紅嬋,我們的輿論場似乎總有一種“造神”再“毀神”的沖動。
人們迷戀的是金牌的光環(huán),是勝利的狂歡,卻很少真正關心那個站在冠軍領獎臺上的人,究竟為此付出了什么,又在承受著什么。
全紅嬋曾對鏡頭輕聲說:“感覺大家喜歡的不是我,只是跳水。”
一句話,道盡了冠軍的孤獨與悲涼。
她該好好休息了
現(xiàn)在,讓全紅嬋好好養(yǎng)傷,成了中國跳水隊最重要的事。
傷病和發(fā)育,是每個運動員都可能遇到的坎,邁過去,就是更廣闊的天地。
對一個還有漫長職業(yè)生涯的天才來說,一次徹底的康復,遠比一兩場比賽的輸贏更重要。
公眾的目光,或許也該從金牌上暫時移開,看看那個18歲的女孩。
她不是一臺為國爭光的精密儀器,她是一個會痛、會累、會沮喪、也渴望片刻安寧的普通人。
跳臺還在,水波依舊。
人們等待的,或許不該只是下一個滿分,而是那個能再次在板上輕盈微笑的女孩。
結(jié)語
嬋寶不是不見了,她是去“修復”自己了,她需要積聚力量,然后重新出發(fā),這樣才能在大賽上重新閃耀自己。
你覺得全紅嬋現(xiàn)在該怎么做呢?是不是應該提前退役呢?
參考資料:
【1】浙江在線——全紅嬋談發(fā)育挑戰(zhàn),希望能發(fā)揮得更好
【2】荊楚網(wǎng)——世界泳聯(lián)發(fā)文確認,全紅嬋缺席新加坡世界泳聯(lián)世錦賽,此前因舊傷復發(fā)退出冠軍賽
【3】環(huán)球網(wǎng)——全紅嬋缺席新加坡世錦賽,此前因腳腕舊傷復發(fā)退出冠軍賽,仍在康復治療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