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向香港青少年學生開放,學生們與山東艦官兵一起歌唱祖國,展示國旗。李唐/攝
清晨,香港維多利亞灣薄霧初散,視野逐漸清晰,鱗次櫛比的高樓躍然眼前。
7月3日8時許,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破浪而來,4艘戰艦主桅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與香港林立的高樓遙相呼應。此時,大國之艦與東方之珠演繹深情相遇;此刻,百年滄桑與盛世華章完成時空交匯。
山東艦飛行甲板上,14架艦載戰斗機、直升機整齊列陣,700余名海軍官兵身著白色軍裝排出“國安家好”4個大字,表達著愛國愛港的深情厚誼和美好祝福。海上,消防船噴射出巨大的水柱,以高規格的“水門禮”歡迎編隊的到來;空中,香港特區伴飛直升機實時直播編隊進港實況;岸邊,大批熱情民眾揮舞著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興奮地向來訪官兵歡呼致意。
在山東艦飛行甲板底下7層的深艙,機電部門上尉軍官謝回歸正在值更。身處水線以下的戰位,他只能通過監控視頻領略香港的城市天際線。然而,謝回歸的名字,一旦與香港回歸祖國、與航母編隊訪港聯系在一起,注定要生成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
7月4日,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向香港青少年學生開放,香港市民在湛江艦上合影。李唐/攝
一
2025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山東艦航母編隊4艘戰艦起錨離港,開啟訪問香港的航程。這一天,也是謝回歸28周歲生日。
時針回撥至28年前的今天,謝回歸出生在河南洛陽的一個縣城。那天正好是香港回歸祖國、洗雪百年恥辱的歷史性時刻,父親便給他起名“回歸”,賦予他非同尋常的意義和期待。
謝回歸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以優異成績考上海軍工程大學,2020年8月畢業后被分配到山東艦。作為航母時代的幸運兒,謝回歸也沒有辜負時代的饋贈,在山東艦任職5年來,他一直扎根深艙,默默堅守在機電崗位上,去年年底被評為“四有”優秀革命軍人。
山東艦編隊接到訪問香港任務后,全體官兵都激動不已。艦艇訪問香港意義重大、機會難得,謝回歸與戰友們加班加點,邊訓練邊備戰邊調試,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了出航準備。對謝回歸來說,這既是對香港同胞的傾情付出,也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生日禮物。
和謝回歸一起為訪港任務忙碌的官兵,在編隊各艦俯拾皆是。
山東艦女艦員鄭娜俠骨柔情,多才多藝。作為訓練尖子,她前不久在全艦專業比武中獲得了第一名。作為文藝骨干,唱歌作曲是她最大的業余愛好。為了這次任務,她與戰友一起,專門為航母訪問香港創作了主題歌曲《我們是彼此的光》。“也許前路有迷障,也許風暴還會襲擾,緊握的雙手傳遞力量,這束光可以把未來照亮……”她把航母女兵的浪漫、愛國愛港的情懷盡情揮灑在曲調里。
來自廣東中山的戰士梁熙哲操一口流利的粵語。山東艦特意安排了30名粵語引導員,梁熙哲就是其中之一。艦艇航渡期間,他一遍遍熟悉各參觀點位,掌握香港風土人情知識,記誦解說內容,為的就是用鄉音拉近距離,讓香港同胞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感覺,增進對軍艦的了解。
周志豪是湛江艦的一名多媒體骨干,版式設計、3D制作是他的拿手絕活。他連續加班5個夜晚,為訪港任務精心設計了46組燈箱、20組展板和17組指示牌。這些展示物料,不僅能讓香港市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祖國對香港的關心厚愛,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艦艇文化的獨特魅力。
運城艦官兵則十分注重準備細節,比如在艦艇通道展板中增添了很多“香港元素”;在穿戴防艦艇防火服課目展示中,他們提前為香港市民準備了一次性鞋套,完成體驗還會對器材進行消毒;對開放期間可能遇到的陣雨制訂了應急預案,并早早備好了雨衣和雨傘。
“嗚——”隨著汽笛一聲長鳴,山東艦、延安艦、湛江艦、運城艦駛離碼頭,滿載著心愿與祝福,一路向北,向北。
7月5日,山東艦對香港市民開放,市民與海軍官兵合影。蒲海洋/攝
二
7月4日至6日,山東艦在維多利亞港西錨地,湛江艦、運城艦在昂船洲軍營碼頭面向香港民眾、青少年學生等群體開放,同步開展軍事體驗、訓練展示、國防知識講座。
一個個感人瞬間,一組組關鍵詞語,溫馨又激昂,記錄著海軍官兵與香港同胞的“雙向奔赴”。
如果要問山東艦哪個設備使用頻率最高,答案一定是后升降機。自開放第一天起,這臺升降機就成了“勞模”,每天2000多人通過它往返機庫和飛行甲板,上下運轉幾十次,不少香港市民還多次乘坐,為的就是體驗殲-15戰機同款電梯的獨特感覺。
乘升降機緩緩而上,伴著叮叮作響的警告聲,一架架艦載機映入眼簾,國之重器的冰冷霸氣向參觀者迎面襲來,這種壓迫感引來陣陣歡呼,被香港媒體形容為:聽取“哇”聲一片。香港同胞說,這不僅是大國力量的精氣神,更是國威軍威的集中投射。
在山東艦飛行甲板,每天都安排了官兵和軍樂隊奏唱《我愛你中國》《歌唱祖國》《東方之珠》等歌曲。參觀市民踏上飛行甲板后,立即被美妙的歌聲吸引過去,航母甲板也化作了抒發愛國情懷的舞臺。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劉珊珊、李晨希、連蕙靚、王智偉等官兵來到參觀市民中間,我唱上一句,他接下一句,你又應節而舞,互動的場面熱烈又活躍。唱著唱著,不少人紅了眼眶。這歌聲與淚水交織的樂章,是對人民軍隊日益強大的喜悅,是對香港回歸祖國后安定幸福生活的感恩。
因為沒有搶到參觀票,7月3日清晨,香港青年張兵與朋友朱先生爬上玉桂山,奮力揮舞國旗迎接山東艦到港。那一刻,國產航母與五星紅旗在香港海域同框,這份“中國式浪漫”令全國為之動容,阿兵因此被網友稱為“最帥顯眼包”。
網友們說:“隔著屏幕淚已飆!他搖的不是國旗,是十四億人攢了百年的底氣!”大家還呼吁:“就憑大哥這份愛國心,也應該請他去航母看一看。”
在各方努力協調下,阿兵和朱先生于7月6日上午登上了山東艦,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在飛行甲板自豪地展出了那面迎接航母進港的大號國旗。這一刻,映在阿兵眼里的不光是那抹耀眼的中國紅,更有對祖國、對人民海軍最清澈的愛。
在昂船洲軍營碼頭,湛江艦、運城艦向公眾開放,每天迎來超過8000人次的市民參觀。軍民一家親,魚水情更濃,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的體驗、更充分的表達,兩艘戰艦在碼頭專門設置了留言墻,市民既可在此簽名合影,也可寫下感言,留下寄語。
“祖國繁榮昌盛!”“一定要實現祖國統一!”“人民海軍萬歲!”“謝謝你們來到香港,并時時刻刻守護祖國!”“我要當海軍……”我手寫我心,這些手寫的留言,盡管字體各異、顏色不同,但都是香港同胞發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孩子們還表達了參軍報國的強烈意愿,展現出炎黃子孫最樸素的家國情懷。
7月5日,山東艦對香港市民開放,朱稷鍇(左)在網上搶到參觀券后,制作了“祖國萬歲”和“香港會更好”兩面旗幟,和兒子一起在山東艦上展示。蒲海洋/攝
三
“最近,山東艦編隊和遼寧艦編隊兩個航母編隊,遠赴西太平洋開展訓練,以‘雙航母’姿態到遠洋訓練獨立作戰的能力,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威武文明之師的風采。”在7月3日的歡迎儀式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28周年,也是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海軍山東艦編隊在這個歷史時刻訪問香港,特別振奮人心,是“彰顯國防力量自立自信,強國建設乘風破浪”。
的確,正如李家超先生所言,這支航母編隊是挾著西太平洋戰斗的海風而來的。就在兩天前,海軍向國內外媒體公開發布了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編隊完成實戰化訓練的消息,其中有與外軍艦機斗智斗勇的內容。透過這些字數不多的信息,隱約可見訓練的激烈程度。
有形的戰艦,無形的威力。參觀山東艦的香港市民中不乏“軍迷”和“海軍通”,他們明白,航母、艦載機威武外形背后隱藏著看不見的實力。
兩型直-18艦載直升機首次公開展示,一個是反潛型,一個是警戒型,與母艦其他武器裝備搭配使用,構成了較強的體系作戰能力。殲-15與殲-15T左右并排擺在一起,乍一看讓人“傻傻分不清”,但有些市民通過官兵介紹,結合自己的對比,總結出了一些門道:“看前腿,一個細長,一個粗壯且有彈射桿;看正臉,一個有空速管,一個沒有;看翼尖,一個是L型,一個是一字型……”還有人從著艦區深深的輪胎摩擦痕跡中,看出了艦載戰斗機在西太平洋海空域的訓練強度。
大國重器,需要與大國地位相匹配的視覺敘事。威風凜凜的武器裝備,在打開人民群眾眼界的同時,也打開了展示海軍實戰化訓練水平的一扇窗。
7月6日,95歲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抗日老兵羅兢輝登上了山東艦,成為艦艇開放活動中年齡最大的參觀者。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老兵精神矍鑠、步伐穩健,他胸前掛滿了勛章,看到雄偉的艦島、甲板上的各型艦載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撫今追昔,老兵一邊參觀一邊勉勵年輕水兵,要用好手中的先進裝備,打敗一切來犯之敵。
“只有在國家力量的支撐下,才能國安家好。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口城市,曾連續多年排名世界最自由經濟體榜首;人民海軍是國家海上力量的主體,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要力量,兩者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海軍研究院研究員鄭宏表示,海軍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編隊剛剛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靠港補給短短幾天,山東艦編隊就出航首訪香港,展示了新時代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新成就,向世界彰顯了我國維護世界和地區安全和平的決心能力。
看著山東艦編隊訪港新聞熱度的持續攀升,一名網友在帖文中寫到:現在我們要記住一件事,中國海軍已進入“透明威懾”時代——真理只在艦載機航程內,底氣存于每一寸鋼鐵中。
7月3日上午,山東艦航母編隊抵達香港,海軍官兵在甲板上列隊排出“國安家好”字樣。蒲海洋/攝
四
與新中國同齡的譚超雄,是香港大學生軍事夏令營委員會的義工,經常與駐香港部隊對香港學生進行國防知識教育。在香港生活70余載,他參觀過英國的軍艦、美國的航母,2017年遠遠看過來訪的遼寧艦。
“我太幸運了,在一票難求的情況下,我抽到了7月5日的山東艦參觀票。”譚超雄眉飛色舞地說,他原本在重慶旅游,得知“中獎”后,4日晚上連夜飛回香港,為的是一睹山東艦的風采。“我要把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拍下來,拿回去和家人一起看,讓他們也看看我們國家的偉大成就。國家近30年發展太快了。”
香港退休老人黃志聰登上山東艦的反應讓人淚目。“國家安全了,家才會安全,人才會安全。”當談到國家取得如此令人驕傲的成就時,老人家數度哽咽,“國家發展不易,所以我們都要好好愛我們的國家。”
譚超雄、黃志聰他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從殖民統治下的屈辱到新時代的昂首挺胸,見證了祖國從貧弱走向富強的歷程,因而更加懂得強國強軍的重要、國安家好的寶貴。
軍事評論員吳蔚說,在近代史的變遷中,香港這座良港曾先后被英國殖民者、日本侵略者侵占,也曾受到美帝國主義的干涉。香港同胞在這百年屈辱的目光所及之處,一度是“女王的總督艦隊”“天皇的帝國艦隊”“總統的航母編隊”,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示威與示強,也塑造了一批“屈服于侵略者強大武力淫威之下的歸順者”。這種塑造,對香港造成的歷史影響是巨大的。
香港主流媒體曾發表社論指出:“從英國皇家海軍‘常駐’香港,到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回家’,這不僅是軍事力量的更迭,更是國家主權意識的覺醒與回歸。”山東艦編隊的到訪,香港同胞的民族自豪感、國家認同感被徹底點燃。
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山東艦來香港展示了中央對香港特別的愛護關懷。我在網上看到有些人在海邊拍山東艦進來,揮動著國旗。我覺得這可能也是這幾年我們在國民教育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所以現在的香港人對于國家今天有這樣的軍事力量感到非常自豪。”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山東艦編隊訪港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山東艦是我國自主建造的航母,就香港學生來說,“肯定是對我們國家非常有認同感,也從而感到很自豪,最后自覺地維護國家安全。”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屠海鳴見證了1997年解放軍部隊進香港,至今清晰地記得當時香港下著雨,很多居民在街頭歡迎。8年前的夏天,他受邀第一次踏上了祖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去年11月又受邀參觀了訪港的海南艦。這次他是第一個登上山東艦的嘉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因為擺渡輪過來以后,我站在了甲板門口,門一打開,我第一個登艦,內心非常驕傲和自豪。”
山東艦編隊開放這幾天,許多香港青少年登艦參觀。筆者采訪了不少學生,有香港仔工業學校中一學生范卓翹、陳睿謙,香島中學中三學生陳蔚蕎、黎嘉淇,浸會大學的碩士生沈蘭,他們都被威武的鋼鐵戰艦所震撼,被祖國的強大所感染。
站上山東艦那高高翹起的滑躍甲板上,憑海臨風望寰宇,他們堅信:屈辱的歷史絕不會再重演!
7月4日,錨泊在維多利亞港外的山東艦。蒲海洋/攝
五
相聚總是短暫的,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7月7日上午,山東艦航母編隊圓滿完成為期5天的訪問活動,4艘戰艦分別從停泊海域和港口返航離開香港。歡送儀式現場,香港市民和學生代表不顧天氣炎熱,早早來到昂船洲軍營碼頭,為湛江艦、運城艦送別。不少人再次聚攏在軍艦前合影,還有的與水兵熱情相擁,只為留住難忘的時光。
幾天前來訪時,山東艦官兵在甲板上整齊列隊,排出“國安家好”4個大字,向香港同胞問好;如今告別香江,香港市民自發爬上山頂,打出“軍強民樂”4個大字,回贈給山東艦官兵。目送這艘鋼鐵巨艦緩緩駛離,維多利亞灣兩岸,圍觀的香港市民久久不愿離去,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旗幟,向航母編隊道別,心中滿是不舍和眷戀。
記憶總是美好的,又有許多瞬間沉淀在歷史中。
忘不了,人們穿上甲板識別服模仿“航母style”動作時,臉上洋溢的笑容;忘不了,一位老伯乘坐游船遠觀航母時,眼里噙滿了淚水;忘不了,孩子們架著狙擊槍瞄準時,眼神里透露出的天真爛漫;忘不了,香港市民在殲-15戰機下躲雨時,表現出的從容與安寧;忘不了,官兵們在太平山頂眺望香港全景時,發出的陣陣贊嘆。
謝回歸的故事,經香港媒體報道后被更多人知曉。香港市民呂先生登上山東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托官兵找到謝回歸,送上他珍藏了28年的特殊禮物——香港回歸祖國小型張紀念郵折,1997年7月1日發行。呂先生說,能給孩子起名“回歸”,說明祖國內地人民心里裝著香港、牽掛香港,令港人很感動。
返航前一天,謝回歸請假外出參觀,他也爬上太平山頂遠眺香港全景,發現今天的香港比郵折照片上的香港更繁華、更壯美。航母駛離香港時,謝回歸已經回歸戰位,對他來說,勝任本職崗位、扛起勝戰之責才無愧“回歸”這個名字。
對中國海軍而言,航母編隊離開香港并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繼續乘風破浪、勇闖深海大洋的新開始,一個守護祖國安寧、保駕民族復興的新開始,一個履行大國責任、維護世界和平的新開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