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特朗普又對中國掀桌子了。
中美第二輪貿易談判結束后,雙方的貿易互動似乎步入正軌,然而就在特朗普忙著給其他國家發(fā)函時,順手又以“國家安全”為借口,禁止中國及其他“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
為什么特朗普要選擇這個時間點對華出手?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特朗普“炒冷飯”,農地禁令太苛刻
事實上,這次特朗普提到的限制“外國對手”購買美國農田,主要是出自2023年美國參議院通過的一項法案。
當時這項法案的投票結果為91比7,幾乎沒什么懸念。唯一的區(qū)別在于,當時拜登政府限制中國企業(yè)買地的原因,是因為一家中國玉米加工廠距離美軍的軍事基地太近了,所以便用法律手段提高外國企業(yè)買地的難度。
可能會有公知會為美國“洗地”,說什么“你工廠建的離人家軍事基地那么近,美國不限制你限制誰”之類的話。
但根據(jù)美國法律規(guī)定,除去一些聯(lián)邦政府用地和州政府用地,其余6成左右的土地都為“私有土地”,可以被買賣,只需要遵守相關規(guī)定,按年繳納房產稅即可。
也就是說,美國無論是出于所謂“國家安全”,還是“離軍事基地太近”,都是美國政府用地規(guī)劃問題,不能把所有過錯讓中國企業(yè)承擔。
而特朗普這次“炒冷飯”則是演都不演了,直接說“外國對手”購買美國土地危害“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要全面禁止中國及其他國家購買。
雖然這項政策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俄羅斯和伊朗這些國家,但俄羅斯和伊朗現(xiàn)在都被美國制裁著,根本就買不了美國農田。連美媒都說了,這政策主要就是針對中國的,給中國投資者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7月9日中方在記者會上,對特朗普這項禁令做出回應。稱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是典型的歧視性做法,剝奪特定國家公民的權利,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將經(jīng)貿投資問題政治化。
不僅如此,美國農業(yè)部長布魯克·羅林斯還說了,美國農業(yè)現(xiàn)在正在面臨“犯罪分子和政治對手的威脅”,美國農業(yè)不僅面臨價格上漲和糧食短缺,更面臨主權安全的挑戰(zhàn)。
不得不說,特朗普這屆政府團隊的選人也是很離譜了。教育部長是練摔跤的,商務部長是是華爾街的投機客,現(xiàn)在農業(yè)部長布魯克·羅林斯更是語出驚人,把外國投資者形容成“犯罪分子和政治對手”,仿佛別人買塊地就能讓美國農業(yè)崩潰一樣。
然而,根據(jù)美國農業(yè)部的數(shù)據(jù),中國投資者擁有的美國農田總量僅占0.0003%,比加拿大、荷蘭等國家少得多,甚至近年來還在下降。
這種“炒冷飯”式的禁令,本質上就是政治作秀。特朗普政府很清楚,中國在美國的農業(yè)投資規(guī)模極小,根本談不上威脅“糧食安全”,但他們依然要借此煽動民粹情緒,迎合美國選民的情緒。
重提“國家安全”,顯露出美國外強中干
美國動不動就拿“國家安全”說事,但仔細想想,一個世界頭號強國,如果真的連0.0003%的外國農田都怕,那是不是有點太不自信了。
事實上,美國近年來頻繁炒作“中國威脅論”,從華為到TikTok,再到現(xiàn)在的農田收購,每次都是同樣的劇本。
先扣個“國家安全”的帽子,然后出臺限制措施。但問題是,美國的那些盟友,比如加拿大、荷蘭,甚至沙特,都在美國擁有大量農田,卻從未被如此針對。
這種雙標操作,恰恰暴露了美國的真實意圖,不是怕“國家安全”,而是怕中國影響力擴大。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喊著“中國威脅”,一邊卻允許本國企業(yè)在中國市場大舉投資。蘋果、特斯拉、星巴克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而中國企業(yè)在美國卻處處受限。這種不對等的市場開放,恰恰說明美國所謂的“自由貿易”只是單方面的游戲規(guī)則。
美國農業(yè)部長羅林斯在發(fā)布會上還提到,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收回”中國投資者已經(jīng)持有的土地。這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貿易摩擦了,而是赤裸裸的財產剝奪。
如果美國真的這么做,那將徹底摧毀國際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信心。畢竟,今天可以沒收中國人的地,明天是不是也能沒收歐洲人、日本人的資產?
美國現(xiàn)在的做法,本質上就是在透支自己的國際信用。過去幾十年,美元霸權和美國市場之所以能吸引全球資本,就是因為其法律體系的穩(wěn)定性和可預測性。但如今,美國政府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隨意更改規(guī)則,甚至威脅沒收外資財產,這無疑是在自毀長城。
特朗普這次的農地禁令,看似強硬,實則暴露了美國的戰(zhàn)略焦慮。美國既想遏制中國的發(fā)展,又無法真正擺脫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依賴。
中國控制著全球稀土供應鏈,美國軍工和科技產業(yè)嚴重依賴中國的稀土出口。此前,中國商務部曾宣布有條件恢復對美稀土出口,前提是不得用于軍工領域。這一招直接打在美國的軟肋上,讓美國不得不謹慎行事。
另外美國內部對華政策也存在分歧。華爾街和農業(yè)州的利益集團并不希望中美徹底脫鉤,因為中國仍是美國農產品的重要買家,但如果特朗普政府繼續(xù)加碼對華限制,很可能就會引發(fā)國內反彈。
從長遠來看,美國的對華遏制政策很難奏效。中國在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自主創(chuàng)新正在加速,美國的封鎖反而倒逼中國產業(yè)鏈升級。
特朗普的農地禁令,不過是中美博弈中的一個小插曲,雖不至于改變中美競爭的大趨勢,但會讓世界更清楚地看到,美國越是歇斯底里地打壓中國,越說明它對自己的未來缺乏信心。
參考資料:
美政府揚言全面封殺中國購買農地,并考慮收回中國投資者已持有資產——2025-07-09·觀察者網(wǎng)
美方稱將限制中國公民購買美國農田 外交部回應——2025-07-09·人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